不过,通过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中国芯片产业还是有所裨益的。
收购是好事 激发科技社会关注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热点的兴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芯片在其中的重要位置。
在国外媒体看来,紫光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是其从去年以来任性的一系列收购举措,快速堆起一个让全球科技社会大吃一惊的拼图。
两年前开始,紫光就进入买买买模式。2013年底,以18亿美元收购展讯,随后以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014年,紫光把被收购的二者20%股份作价15亿美元售予英特尔。
2015年5月,紫光以25亿美元收购华三51%的股份。此次收购让紫光与惠普有了如胶似漆的关系,不但让自己获得了网络和服务器等,也进一步激活了惠普在华前景。
2015年10月,紫光以38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15%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而近日,紫光董事长赵伟国赴台一游,对联发科、台积电等表示了巨大兴趣。此举遭到了郭台铭的讥讽,郭称赵是一个炒股者。
有关紫光是否是一个投资者,从目前来看,因为紫光的一系列收购并未显现出具体实效,抑或说在推出具体产品之前,其无法避嫌。
但是几十年来,芯片一直就是中国科技产业的梦想,我国政府也曾出台过多个政策来鼓励发展相关产业。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芯片产业中,虽然龙芯、华为海思等发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甚至市场有一定表现,但是中国芯片整体而言,与美国差距还是巨大。
紫光通过一系列收购,来完善其在科技市场的端到端角色,一方面,即便是紫光就是一个炒股者,那又何妨?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系列爆炸式效应,来激活产业、市场、社会对芯片的关注也是一个捷径;另一方面,紫光的这种做法势必会带来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整合、震荡。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中国芯片产业中,紫光这个代表,都会或者应该把业务做好。
即便是它作为一个炒股者,至少也需要做好自己的业务,拼图拼好了,必须要上色,描绘成美丽的图画,也才可以让这家公司更加长久。
正视差距 应两条腿走路
芯片作为全球科技产业的高精尖领域,国家间的博弈显而易见。
对于中国芯片产业而言,凭借收购可以收获关注和产业热度,也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技术、专利积累,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目前紫光收购的企业中,并非都是芯片领域的前沿厂商。
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英特尔、高通,甚至IBM、AMD等美国公司手中,虽然我国如今倡导的自主创新,引发了美国公司在华的变身热潮,纷纷成立合资公司和技术授权,但是形式和内容是否匹配,值得深思。
有心人会发现,有关中国公司收购xxx公司的传闻遍布网络,其中还包括紫光收购AMD,龙芯收购AMD等等。
这些传闻不知因何而起,但是略作判断,就会知道AMD虽然如今市场地位大不如前,但是其仍是x86市场和英特尔市场不容忽视的对手,目前韬光养晦阶段,传言其明年重回服务器市场。其技术能力足以抗衡英特尔,美国政府就连至强都要禁运了,它怎么会允许AMD倾囊售予中国?
在上面提到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一系列热点中,高性能计算的竞争也是芯片的重要战场。
在本月中旬的美国超级计算机大会上,中国的天河二号再次夺得第一名,这是其第六次夺得桂冠。
近年来,中国高性能计算快速发展,虽然在芯片方面仍然依赖英特尔等美国公司的技术,但是中国在系统、体系架构等方面的努力,引发了美国及国际社会的关注。
由于高性能计算历来被看做是国家核心领域的竞争力,因而,拥有计算能力更高的超级计算机,意味着在国防、科研等领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也正是因此,今年4月,美国曾经宣布,对中国4家超级计算机禁运至强芯片。
而且,此次美国超级计算机大会上,英特尔悄然推出了一款新型的至强Phi芯片。坊间传言,这颗用于高性能计算的芯片,也将对华禁运。
芯片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一个抓手,重要性不言而喻,收购对于中国芯有很大促进作用,不但可以提升相关产业的关注度,也可以让我们得到一系列基础技术。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芯的差距仍然偏大,通过收购无法完全实现飞跃,因而仍然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