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大鳄360炒热了360儿童卫士,周教主把整个儿童防丢失这个市场彻底打开,早在周教主做360儿童卫士还没炒热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在市面上流通,比如步步高的小天才系列等大投入大力度推广的儿童防丢手表。还有诸如防丢片,小觅等等其他形式的产品我就不一一累述,小编这篇文章,并不是主要说他们,而是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种需求。
任何存在的东西都有他的道理,防丢失产品那么火热,发酵于两步反应被拐儿童的电影《亲爱的》和《失孤》,大部分人看完这两个电影后会有以下几个反应:一.人贩子真该死,中国刑法量刑太轻,应该直接判死刑。这个观点曾经引发了一个很经典的社会话题,从中也看出了微信朋友圈传播的恐怖之处,那就是
大家对这个图片是否很熟悉?法律界人士认为这是一场闹剧,人贩子本身最高刑法就是死刑,一竿子打死只会让人贩子铤而走险,犯下更严重的罪过。就好比贩毒,贩毒五十克就量刑死刑,致使很多毒贩武装到牙齿,抓捕过程中反抗射杀警察等各种恶劣行为。我们反过来想,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之所以会有人贩子这种犯罪行为,是因为中国古老而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维在作祟,还存在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在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与法律常识非常低,笔者认为这才是根本。
第二种思维就是做父母的没有尽到自己看管好孩子的责任,放任还没有辨识能力的孩子自流。电影《失孤》刘德华饰演的主角非常自责自己因为一时的疏忽就给了人贩子机会,长达十几年的寻子路程都未曾原谅过自己。我们不禁在想,疏忽是因为什么?忙碌?对自己孩子的重视程度?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无关人贩子,只是一对夫妻把自己的孩子锁在汽车内两个多小时,活活闷死。这件事情我相信受伤害最大的,应该是这对年轻夫妻,最轻都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重一点,一辈子自责无法自我救赎。处理这种事情,加拿大有明文规定,不可留自己的孩子单独在汽车内五分钟以上,如果被警察发现,将直接剥夺抚养权。当然,这种事情并不是国内独有,国外粗心家长也不少。
诸如此类事件,在这个人人自媒体时代,简直是把防丢失这种产品炒到一定的火热程度了,但是我们不禁在问,防丢失产品,能起多大作用?现在让我们细细的分析各种功能的应用场景。
第一:电子围栏,这是针对独自在外求学的适龄儿童的功能,因为大部分的产品都有,我们就认定他为基础功能。具备这个功能的基本上的佩戴形式都是手表,能带上手表的都是六岁以上的孩子,走丢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六岁以下,还未产生辨别能力的幼儿。所以笔者判定他并不足以防止大部分走失场景,在有可能走失的场景基本上都有家长陪伴,六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走丢概率远远低于六岁以下(六岁以下的儿童在有记录的人贩子口供中得出是比较好抱走和没有太深刻的生母记忆)
第二:蓝牙短距离信号传输与GPS定位,基站定位技术叠加的定位技术。这个功能也是标配功能,或者说是最基础功能。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何被拐被抱的孩子佩戴这种显眼产品都是第一时间被犯罪份子移除的对象,真发生这种意外,除非反应速度快,父母就在身边不远,且报警反应大,还有可能制止,要不然就是追悔莫及的结果。何况就算多重定位技术叠加精度也有限。
第三:通话功能,这个功能基本上就是增加亲子互动的,对于防丢意义不大。
那么,在我们看来,防丢产品并不能做到防丢,为何还有更多的厂家涌入这个蓝海?
我有一个朋友,在自己的孩子经历过一次走失后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他走访了上千个普通家庭,发现他们对防丢失产品都有一种觉得防丢失就真的能防丢失的错觉(各大厂家广告做得好),他给他女儿买了各种防丢失产品,测试使用,模拟场景,最后发现这是一个无解的刚需,除非人类科技发展到人体植入GPS定位系统,否则怎么都斗不过人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