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拥有读取二维码的功能,而二维码使用图像传感器,而不是通过线性扫描解码信息,这使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二维码流行的背后,我们也意识到二维码技术并非中国专利,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诸多危险,因此推进二维码管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无处不在的二维码
■墓地二维码扫一扫可吊念逝者
近日有消息称,现在墓碑上也出现了二维码,亲人或游客可通过读取二维码登录到网站或社交平台来悼念逝者。
将智能技术融入墓地,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一块巨大的墓地中要确定每个墓碑的确切位置是不容易的。二维码可为墓地的组织和归档信息做出贡献。在乌拉圭的一个犹太公墓中,每一个墓碑都提供了二维码。如今每一个墓碑的位置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甚至可以远程查阅墓地中逝者详尽的个人资料。
■二维码门禁识别系统
二维码门禁识别系统,结合二维码的特点,将给进入校园的学生、老师、家长、后勤工作人员发送二维码有效凭证,这样家长在进入校园的时候轻松对识读机器扫一下二维码,这样便于对进出人员人员的管理。作为校方需要登记学生家长的手机号及家人的二代身份证号,家长手机便会收到学校使用二维码校园门禁系统平台发送的含有二维码的短信。同时将支持身份证、手机进行验证,从而确保进出入人员的安全。
二维码门禁是被系统的特点:
1、安全、简单方便快捷对校方来说,节省时间及人力等成本;传统的需要人员登记信息太麻烦,同时安全性比较低。对于家长也放心孩子在校的安全;
2、新颖、时尚二维码以手机作为获取方式,可转发,由于手机属于用户必备的随身携带物品,因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该校园门禁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方式的凭证验证;
4、校园门禁系统平台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校方能够更加具体、准确地把握出入人员的信息情况。
■二维码让你轻松看懂文物
逛景区,最怕的就是看不懂文物的历史价值。近日,明十三陵长陵、定陵、神路三个景区全部覆盖免费WiFi,景点都贴上了小小的二维码,游客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便能知道文物前世今生。扫一扫二维码,不仅可以迅速了解景点的历史知识,还可以获知景区周边的饮食、住宿等详细信息。
二维码存在信息安全危险
二维码因其信息量大、使用便利等特点,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文化、物流等领域广泛使用。然而,近期用户手机扫描二维码收到不良信息或感染病毒现象在各地多发,引起社会对二维码管理漏洞的广泛关注。
二维码是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发明的一项将数据信息记录在图形中的条码技术。相对已广泛使用的一维条形码,二维码的信息储存量更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商品溯源、物流跟踪、身份认证、数据防伪等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可避免繁琐的输入,因而备受手机用户青睐。
目前国内二维码主要采用日本企业研制的QR码,拥有QR码专利的日本企业尽管宣称不收取专利费,但国外企业对其技术标准,在推广期放开免费使用,一旦形成规模或技术更新后随即收取高额费用已成为惯例。此外,据专家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得煜介绍,QR码存在的管理漏洞、技术垄断等问题,已威胁到我国信息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亟待引起重视。建议出台政策扶持国产二维码标准,使二维码产业信息安全风险做到可管可控。
使用二维码可能在的风险
管理漏洞: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说,日本QR码缺乏统一的应用管理体系,任何机构和组织均可随意制作和发布二维码,光从二维码外表难以辨别其包含信息是否合法。这一管理空白漏洞,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网络病毒、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借助二维码肆意发布与传播,严重威胁我国信息安全。
专利陷阱:拥有QR码专利的日本企业尽管宣称不收取专利费,但国外企业对其技术标准,在推广期放开免费使用,一旦形成规模或技术更新后随即收取高额费用已成为惯例。二维码面临的专利风险有如当年DVD产业。当我国DVD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九成时,世界各地DVD专利技术拥有方纷纷联合对我国生产企业征收高额专利使用费,致使我国十分红火的DVD产业迅速萎缩。类似的还有手机GMS标准等,这些专利陷阱已让我们交了不少学费。
技术垄断:日本QR码有三个定位点,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点被污损,除日本电装公司生产的识读设备外,均无法准确读取信息。在物流、零售等行业中,条码污损极其常见,这意味着大批二维码使用企业将被迫购买昂贵的日本设备。这种技术垄断无疑将严重损害我国与二维码关联企业的利益。
启动二维码标准体系建设
针对以上二位码存在的风险,我国开始建设二维码的标准体系。在今日举行的二维码应用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二维码统一解码SDK,这是我国二维码行业首个二维码统一编码解码基础服务接口。这是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我国二维码安全应用和产业健康发展的一次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