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监控亟待突破供电之门槛
近几年来,各省都在推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实现无盲区覆盖。现在也基本实现对大桥、隧道、事故多发区等领域的重点监控。就目前而言,全程监控在技术没有难度,造价也是可接受的。关键是部分地区点位的供电造价高于监控系统本身。尤其是在一些中西部偏远地区,构造物(收费站、隧道)间隔比较大。有人会问,是否可以考虑太阳能、风能?有些地方在尝试太阳能,但若光照不充分、光照时间不长亦不行,且太阳能的造价也不是很低。此外,太阳能光电板受客观环境影响很大,若是长时间风吹雨打日晒,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其性能衰减。
全国联网进行时
高速公路在监控布点逐步铺开的同时,也在着手探索全国联网之路。高速公路一旦出现交通紧急事故,交通隐患更为突出,交通控制及预案设置需求比城市道路更加强烈,因此交通部也从国家层面提出建立预警系统平台。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铺设和扩张,实现各路段的联网,以实现具备更为强大的安防综合管理能力的系统平台,需求更为迫切。
早在2012年7月1即开始实施GBT28059-2011《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并规定以H.264编码技术为高速公路视频编码的标准。
目前各个省份在基于H.264编码格式进行联网监控测试,希望解决省域困扰已久的系统架构和标准化两大问题,实现与其它系统之间融合以及对各种监控资源分布部署,并能够实现统一管理,打破以往的孤岛式监控,为全国高速公路监控IP大规模联网打下基础。
不过,目前各省市的联网形式不一样。就个人看来,目前福建、重庆等省市的监控联网较为灵活、功能较强。可以做到随时调阅其管辖范围内的任意一台摄像机的图像。而部分地区由于联网实施方案的不同,或采用8路或是16路图像上传至监控总中心。
关注道路使用者需求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高速公路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基于其营运和管理需求进行规划,如监控设施布点与设备安装,都以管理业务为出发点。不过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驾驶人对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由此在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上,也将会更多从出行者需求进行综合思考。
未来,高速公路智能化将是必然趋势。道路使用者对交通状况、车流速度、气候变化等信息需求更多。如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或道路坍塌事件,综合交通系统可以自动及时反馈到驾驶人,引导避开该路段。确保道路交通达到有序的疏导、畅通。
高清设备应用只限定局部
如果仅仅从交通控制、交通管理来说,高清的需求不是那么明显,以前的标清或720P的高清其实就可满足要求。很多一定要求高清摄像机以及相匹配的设备,多半是公安从治安防范角度提出来的,比如治安不仅是对交通状况进行动态监控管理,他的需求看清人的面部,车型、车牌号码等特征。
一般来说,高清多半会选择网络高清,便于未来联网。而SDI方案虽然是广电级别的,但大规模的应用还不太明显。当然,从治安、安全防范、刑事破案,高清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高清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的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