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智能电网发展,及当前的政策配套和政策标准,无论是市场还是投资者,一致认为智能电网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就当前的路线、政策和市场方面,《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
第一财经日报:智能电网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去看待目前智能电网的这种发展时机?目前的困难和难题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运洲: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目前也纷纷把发展智能电网产业作为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一个主要抓手。智能电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实质建设阶段。
目前中国发展智能电网面临的困难主要在4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还不够清晰,智能电网的发展远景、路线和参与主体不够明确。二是缺乏相应的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以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三是跨行业协调合作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健全,需要调动包括电力、装备制造业、信息通讯业等多方的力量,共同建设智能电网。四是智能电网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还有待加强,需要尽早建立有关国家标准,以指导行业有序发展,同时提升在国际标准研究制定中的话语权。
日报:当前在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概念上,对于输电网、配电网上的侧重点,也是观点不一。在发展智能电网的进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如何看待这种分歧,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机协调?
张运洲:目前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电网建设水平、内外部发展环境不同,对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愿景和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和范畴的认识逐步趋于认同,智能电网是一个适应本国经济和能源发展要求的、整体协调发展的电网,应该以坚强网架为基础和核心,需要对电网进行整体集成和优化。
日报:目前,智能城市业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推动。我们如何理解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的关系?
张运洲:发展智能城市,要求电网灵活接纳包括分布式电源在内的各种发电技术,实现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推动电动汽车等新型电能利用模式的推广应用,满足多元化的电源接入及社会服务需求等。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探讨并推进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加快传统电网的发展升级。智能电网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管理理念,能够有力保障电力可靠、持续供应,接纳各类清洁能源发电,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建设智能电网是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智能城市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基础,也是智能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智能电网还可以从提供增值服务、推动节能减排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智能城市的发展。
日报: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是当前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有望成为新能源发展标志性的事件,但充电基础设施在技术和政策上面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怎么看待当前的这个发展阶段?
张运洲:考虑到未来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势头,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好“十二五”以及中长期规划和重大问题研究工作。要从充电设施的需求和预测、充电设施布局、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行模式、充电设施对电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实施路径,科学引导充电站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中国还要注重在核心技术、技术标准、激励政策等方面下工夫。技术方面要加强快速充放电、智能监控等方面的研究。技术标准方面要尽快出台充电站建设标准,并力争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激励政策方面,首先是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扩大分时电价实施范围,研究保障充电站可持续发展的充电运营电价政策。其次,除终端消费者补贴政策之外,应专门出台针对充电站建设的补贴政策和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入到充电站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