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领先的智能识别技术,RFID在安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门禁控制、停车场管理、资产跟踪、食品安全等等。虽然RFID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及广阔的前景,但当前其发展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对此,本文试作分析。
RFID概述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其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电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通常,RFID系统由前端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端控制器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RFID芯片组成,每个芯片都含有或编有一个识别码,用来表示电子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读写器用来读写电子标签中的信息,读写器通过网络和其他计算机或系统通讯,完成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获取、解释以及数据管理。控制器主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及管理。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低频(30kHz-300kHz)、高频(3MHz-30MHz)、超高频(850MHz-910MFz)和微波(2.45GHz),每一种频率都有它的特点。
低频典型工作频率为125KHz,其特点是:发展比较早、技术较简单、对在空气中传输的质量要求较低,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典型应用有:门禁(低安全性)、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等。其缺点是:传输速度慢,以至于卡片数据容量小。
高频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其特点是:卡片拥有CSN/UID,符合ISO14443A/B和ISO15693标准;有鉴证功能、读写数据的密码保护来提高安全性;在应用性方面有防冲突、卡片内存可分扇区或扇段、内存容量大、可支持多个扇段(可达到“一卡多功”)的特点。典型应用有:门禁系统(高安全性)、考勤、电子支付、电子票务、停车场收费管理、生物识别、NFC等等…其缺点是:对在空气中传输的质量要求比低频技术高。
超高频与微波频段,相应的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m,典型情况为4m-6m,最大可达10m以上。超高频标签主要用于物流、铁路车辆自动识别、集装箱识别,还可用于公路车辆识别。但由于频率越高对空气中传输的要求越高,所以超高频与微波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RFID发展契机以及制约因素
中国的人口、国民经济量都很大,而RFID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目前还非常非常地低。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日益火爆的手机NFC支付,还是每天涉及上亿批次的物流、零售等、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每一个新兴建筑的落成,都可以利用到RFID技术。现在的RFID产业还只是刚刚开始,如果我们可以真正的让其它行业、其它领域的用户了解并热衷于RFID技术及其应用,那么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庞大而又潜能无限的RFID市场。
但是现有的RFID行业却没有能够像人们想象的一样顺利发展,总结下来有最主要的三个原因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成本因素
由于近年中国RFID产业发展迅速,国产芯片已经可以达到大部分应用要求,加之国内生产成本较低,导致与国外进口产品的价格差距日益扩大, RFID终端产品的经营者为了占领市场也纷纷压低价格,造成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RFID产品的价格大战,低利润又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nextpage]
技术含量
对于中国市场的RFID技术,技术发展水平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国家对于RFID技术的态度是:“扶持国有技术和厂家!”这样的保护政策目的是好的,但将国外先进技术拒之门外,就影响了国内现有的技术提升。试问一个没有比较,没有竞争的环境能够培育出优秀的技术吗?这种“闭关锁国”、“自以为是”的做法已经被无数次证明是不可取的了。
安全因素
业界对RFID技术安全性问题也产生了不少争论。由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使得其芯片上储存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他人获取。甚至在很多非自愿给予的情况下,自己的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读取,甚至造成被追踪。近来,就有一些高频技术被骇客破解,甚至连破解用的设备也竟然在网上公开发售。如果一个不安全的高频技术被应用于大型公共项目,特别涉及到电子钱包等功能(如:公共交通等),这不仅会对高频技术厂家的品牌形象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带给最终用户一个巨大的打击,造成社会不安因素。
如何使RFID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增强安全性
如何解决现有隐患,抓好当前机遇?这是每一个RFID行业成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急待解决的是安全性。就拿RFID中的高频技术来说吧,怎么样的技术才是真正安全的呢?首先要说明的是,世界上没有一种技术是不能被破解的!一个技术的安全程度取决于黑客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破解它。那么,一个复杂的高弹性的技术将会使黑客更难的被破解。从外在的数据看,一个技术的“弹性”和“复杂性”能够体现出该技术的“抗骇客”能力。
选择高安全性的RFID产品,基本上可参考以下几个功能。
一般来说卡片内存数据段的长度如果可根据要求来自由分段,分配越复杂,就越不利于骇客破解。例如:FELICA、LEGIC、DESFIRE等;这些卡内的扇区可以根据不同应用数据的多少来划分大小。这一功能对用户来说,卡片的应用“弹性”较高,“内存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还增加了本身技术的复杂性——“抗骇客”能力!
选择“数据密钥”多元化的芯片。所谓“多元化”密钥就是卡内保护数据的密钥,是根据每张卡片来变化的。换句话说,每一张初始化出来的卡片,其内部密钥都不一样,所谓“一卡一密,一段一密”。这就能增加防御骇客的能力!但也有些厂家为了达到“多元化”密钥功能,只能在芯片外围多增加一层保护设置,从而希望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和芯片自身产生“多元化”密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注意要在整个读卡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加密,用何种方法加密是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标准。建议不仅对最前端的卡片做数据保密,同时也要对卡片与读卡器、读卡器与主机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都做到非常严密的加密保护。使用何种加密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业内比较推荐的3DES加密方法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仅用于卡片内数据的读取,而且用于数据的输出。而其他大多数的加密技术只能应用于卡片内数据的读取,在数据的传输上都可以支持3DES的只有DESFIRE和LEGIC。
芯片最好有额外的功能来保护数据安全。除了以上提到的3点特性来保护芯片密钥的安全性以外,还有什么额外的功能可以把整体的技术更加复杂化呢?若能在芯片上预先设置密码管理系统,那么这会使该类型的高频技术更具有复杂性。[nextpage]
理性看待成本及选择产品
在解决了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处理成本因素带来的困扰呢?其实,市场本身的需求就能够解决它。
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即合理”!如此庞大的RFID市场,一定拥有高中低三种层次的市场需求。就如同汽车一样,普通的民用代步车可以找十万左右的经济车型,公司用车可以买二三十万的商务车型,而对于高端的客户,那就要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喜好选择豪华车型,上不封顶。
同理,RFID产品的用户对安全的要求、产品性能及质量也会有不同要求。对于安保级别高的,组织架构严密的公司或团体,他们自然会选择技术含量高、质量上乘、并且安全性可靠的RFID产品,甚至是选择国外的高端技术和产品,而不是以价格为选择导向了。
而普通用户对安保级别要求不高的话,只是需要日常门禁用途的RFID产品就可以,这也给希望以压低成本而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厂商提供了空间。当然,客户只是一味地选择低价产品,厂商追求压低成本、薄利多销,这样不健康的价格战争,终将导致低端产品的市场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利可图。
RFID产业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以及不可估量的潜能。我们必须抓紧机遇、提高技术水平、规范市场,把整RFID市场推向一个更完善,更健康,更有发展空间的高峰!(本文作者姜鹤松为Legic亚洲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