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对供应链上所涉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等节点组织以及供应链中所发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统一的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化,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竟争能力。现代社会里,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竟争日益激烈以及顾客需求不断变化,供应链管理逐渐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企业采用的“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供应链绩效,其前提是要有相应信息系统的支持。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将企业内外资源有效集成,以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实现对内部资源的统计与控制,而且还需要对企业间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等,成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关注点。因此,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基于SCM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并把组织重构、流程重构和技术架构几个方面作为其切入口。
1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1.1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实际上就是以整体性和最优化为基本原则,集成企业内外各子系统使得整个系统功能最优。由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可知,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性环节,当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产生集成化需要而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集成包括网络环境集成和数据集成两方面内容,其中数据集成是将各个应用项目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出基础数据,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将这类数据组织成一个全局数据库模式。由于信息系统组成结构中数据处于核心地位,数据结构是稳定的,事务处理是多变的,因而信息系统集成的关键性标志是数据集成的程度即数据独立性、共享性和稳定性的实现程度。可见,数据集成是系统集成的基础。
1.2 供应链上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现代商务环境促使企业将自己的资源同外部资源集成起来,以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这种跨组织地集成使得跨组织流程趋于频繁、跨组织流程间结合深度增强。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通过网络搜集和传播企业内外信息,以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技术和方法,创造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
供应链管理要求跨职能、跨组织的集成131。一方面,因为产品生产复杂、顾客需求各异,导致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完成,需要研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紧密结合和实时互动,要求相应的跨组织流程对这些活动加以规范、组织,使得跨组织流程成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运营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分工合作,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主要资源在其最擅长的核心业务运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与其他企业组成跨组织业务流程。
而且从技术角度看,集成的系统能够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方便地访问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通过解决组织结构、可互操作性、变化管理、安全性等问题,基于SCM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将会具有很强的可重构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充性。[nextpage]
2 基于SCM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技术
2.I XML技术。
XML是一种可扩展性标记语言,其自描述性非常适用于不同应用间的数据交换,且这种交换不以预先规定一组数据结构定义为前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通过使用 XML文档封装企业的信息数据,企业可以在不破坏原有的信息内容的同时,自由定义、扩充、修正标记和文档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也易于实现异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和集成,容易被计算机识别,进行智能搜索和推理。
XML在三层架构上为数据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由于是开放的、基于文本的格式,它可以通过HTTP像HTML一样传送。桌面上的数据可用DOM(文档对象模式)处理,代理商将支持XML的更新功能,使得中间层或数据服务器的数据变化可以传递给客户,反之亦然,因此代理商能够从客户端得到更新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XML带来了一种完全可以移植的数据格式,它为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异构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XML解析服务器,就仿佛是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设立的互动式的信息交换中心,专门从事不同数据格式数据信息的交换翻译工作。一方面将对方请求的数据资料翻译成事先约定好的XML格式,另一方面将收到的对方发送的数据资料解析还原,就好像两个信息系统之间进行通讯一样,这样就不需要企业重新实施一个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
2.2 Web services技术。
Web services技术是新出现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是基于标准和松散祸合的结构,它主要解决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相互集成问题,建立在广泛接受的 XML的标准之上,为不同厂商的应用系统提供了交互性。实现基于Web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把管理信息系统要完成的各种功能分解,形成一定粒度的小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用一个Web服务来完成,所有的web服务建立后注册到UDDI中,然后根据用户对界面和功能的需求,通过引用相关web服务实现集成,从而形成能完成用户各种功能需求的信息系统。
由于供应链上合作企业和基于动态联盟企业伙伴的信息系统集成需要对业务敏捷反应,因此需要基于标准和松散祸合的构架,而基于Web服务的信息系统构架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因为Web服务具有松散藕合,与具体平台无关的特性,所以供应链上的企业不需要对自己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很大的改动,只要把所需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库存状态、生产计划、需求数据等信息利用Web服务包装起来就可以了。
无论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基于何种平台,使用何种语言,只要遵循 Web服务的标准就可以相互通信。通过Web服务把供应链上的企业连成一个虚拟的网络,信息传递的方式也由逐级传递方式转变成为一种发散式的传播,信息传递具有简单、方便、快速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牛鞭效应”。同时,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信息和从其他企业获取所需信息,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的集成化供应链。这种基于Web服务所实现的集成化供应链有利于加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沟通、缩短订货周期和减少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nextpage]
2.3 多Agent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竟争的加剧,对市场变化反应的敏捷度、服务质量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和顾客的关键。传统企业正朝着高度集成化、高度柔性和灵活性方向发展,供应链上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应该保证在企业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发生调整时不能被废弃,应该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达到人与系统的高度融合。多 Agent系统具有自主能力、社交能力、反应能力和行为理性等特点,能为企业应用集成平台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
首先,多Agent系统是一个既分布又协调的系统,非常适合构造具有高度开放性、分布性、重构性和伸缩性的信息集成框架,为集成“异质信息孤岛”提供了新途径;其次,由于多Agent系统具有智能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层次性等特点,能有效实现对企业流程重组的全面适应、协调技术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能极大提高信息集成平台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3 基于SCM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3.1 供应链管理作业层。
供应链管理作业层是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如图1)的第一层,这一层次上,供应链管理进行实质性的操作,包括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制造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化采购管理、关系管理等。这些具体的操作在“商业应用层”中的“商业决策、管理、控制”信息指导下进行。
根据企业实际运营状况、行业特点,在作业层中有不同的应用软件支持,如制造业的MRP、MRPⅡ。且常见的作业操作流程还包括了企业间的系统,它们都依赖不同的应用软件支持作业过程。
3.2 电子数据处理层。
这个层次将“供应链管理操作层”中实质性操作过程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各种收集数据的子系统,如EOS、POS、EDI等,收集到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收集、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一些数据通过分类、排序、综合分析的数据挖掘过程,形成特有的商业信息、商业知识、商业模型等。这些结构化的信息、知识和模型可供“商业应用层”调用,在企业的决策、管理、控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3.3 商业应用层。
商业应用层对企业的整个运营、操作起着决策、管理、控制作用,它是信息系统的目的,所有数据收集、存储、提取后,如果没有商业应用都是无效的。所以“商业应用层”十分重要,它包括了许多可视化的应用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报表系统、随机查询系统、在线分析等。
4 基于SCM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策略
4.1 组织重构。
组织重构是供应链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阶段,它为供应链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建立了支撑的“骨架”,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供应链的组织构架反映了供应链上的权力关系和联系方式,同时决定了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方式。
组织重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关系到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实施的成败。[nextpage]
应该将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作为企业组织机构调整的出发点,根据供应链的战略目标来进行组织重构。这一阶段要完成以下工作:职能机构的改造、人员的重新分配、管理制度的健全、绩效的评价和考核、企业协调文化的培育等。这些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机构建立后需要人员和制度来管理,每个人员又都是处在一定的机构层次上,人员配置好后要考核他们的工作绩效以期进行改善,一个协同组织必然存在企业协同文化,这种文化要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一般而言,供应链间的虚拟组织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各节点企业职能机构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分权和缔造学习型组织。
4.2 流程重构。
传统企业流程存在的各企业质量标准不统一、生产能力不一致、物流路线设计不合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阻碍了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流程重构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企业流程,以适应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需要,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和顾客满意度,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成本。
流程重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消除非增值活动,站在供应链的整体高度来审视各企业间流程,通过协调各企业,对流程路线进行改进甚至重新设计,减少流程中的库存、运输转移、返回、检测等活动。例如,利用JIT的思想设计流程,可大幅度减少非增值活动。其次,进行工作整合,实际上流程中许多工作是可以整合的,减少交接手续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当然还可将连续式、平行式流程改为同步流程,通过互动,不仅缩短了周期,还能在各作业的交流过程中相互调整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因缺少沟通导致无法挽救的问题的发生,这样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问题,创造性地寻找适合自身的策略。但不管是什么策略,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加强供应链流程网络的总体规划,使流程彼此协调,降低内耗。
4.3 技术架构。
信息系统集成涉及不同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系统、数据基础和业务流程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在技术构架方面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有基于中间件的集成和基于Web services的集成。其中,中间件是提供通用接口,所有集成应用可用这个接口相互传递消息,接口起到提供一个应用程序协调的作用。每个接口定义了一个由另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的商业过程。这种基于中间件的集成方案更易于支持众多的集成应用,并且只需要较少的维护。另外,中间件能够执行复杂的操作—交换、聚集、路由、分离和转换消息。
而Web services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技术,用于在Internet或者Intranet上通过使用标准的XML协议和信息格式来展现商业应用服务。使用标准的XML协议使得Web service平台、语言和发布者能够相互独立网。基于Web services的应用集成,通过分析遗留应用,可以将需要暴露出来的功能另外封装成Web services,这样遗留应用既能被其它应用程序通过Web services进行调用,又能保证原有应用的运行不会受到影响。
5 结束语
由于供应链上各企业信息系统在建立之初并没有经过全面规划,且各企业是动态联盟,因此基于SCM的信息系统集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科学性、规范性的原则下进行。特别是面对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难题,需要企业在实施自己的信息系统时,尽可能充分考虑到今后的扩展性,尽量选用扩展性强、平台无关、数据格式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当然这只是针对还未实施即将实施信息系统的企业而言。
大多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之时并未考虑到未来集成的需求。对于那些需要与其他企业实现信息系统集成而又没有留接口的企业,基于集成的需求所构造出的信息系统将会更大程度地满足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需要,同时也需要企业在信息系统的更新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从而为企业减轻因系统集成而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