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非接触式生物辨识将成明日之星

在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市场接受度提高的情况下,生物辨识产品逐渐成为门禁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而非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更以「方便性」以及「不具侵犯性」等优点逐渐引起市场重视。为使读者更为了解「非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以及市场概况,本刊走访多家制造商并辅以问卷调查,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r\n
资讯频道文章B
自1973年Identix公司成立并发展出指纹辨识产品,生物辨识产品已在市场发展20馀年,期间陆续有掌型、脸型、眼部、声纹以及静脉辨识产品的出现,使消费者选择增多, 也令生物辨识市场竞争越演越烈。\r\n根据Frost & Sullivan机构在2001年对全球门禁产业所做的市场调查中显示,2000年的全球生物辨识市场销售额约为6600万美金,预计在2006年更可达到9亿美金的销售额。\r\n一般而言,「接触式」以及「非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是以「使用方式」区分。接触式包含指纹、掌型、静脉等,必须与机器直接接触以进行辨识,而非接触式包含脸型、声纹、眼部等。由於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使用者皆必须直接与机器接触,令部分使用者感到不方便或隐私受到侵犯,再加上价格不菲,因而降低使用意愿。另一方面,不须与冰冷机器接触的脸部、声纹、眼部等非接触式产品则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逐渐发展。\r\n

非接触式产品发展因素

多数厂商表示,非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的发展原因可从使用习惯以及安全性两方面来看。



方便性高 

由於生物辨识产品必须以个人生物特徵例如指纹、掌纹等置放於感应器上进行辨识,当许多人共用一台机器时,容易使人质疑机器的清洁、卫生问题,而令人产生排斥感。再者,对部分使用者而言,以人体接触机器辨识,会有隐私受到侵犯的感受。因此非接触式不需接触冰冷的机器,即可读取、辨识人体特徵,方便使用较容易为使用者接受。



安全性高

近年来IT产业甚嚣尘上,各国IT基础建设逐渐架构完成,使得网路日渐深植於日常生活中,更带动网路购物的发展,然而网路消费安全问题却一直困扰消费者及商家。随著生物辨识产品的出现,采用生物辨识可对使用者进行辨识及认证的动作,有效降低伪造、盗用的情况,提升人员进出、资料管理的安全性。

星创科技总经理叶尔良即表示,由於IT基础建设逐渐架构完成,再加上网路摄影机的价格大幅下降,使得网路购物盛行,为保障消费者以及商家两者交易的安全,将会大幅提高脸部辨识产品使用率。

此外,产业界对未来景气普遍抱持乐观态度,预估在IT产业持续发烧以及政府单位大刀阔斧斥资於安防建设影响下,非接触生物辨识市场量将至少有2倍以上的成长。




911事件推波助澜

在经过美国911事件後,由於各国政府单位以及企业团体对於安全要求更高,使得各家厂商异口同声表示「未来生物辨识市场量能大幅成长」,而2001年第四季的产品销售量已明显提高。叶尔良指出,911事件令各单位对於生物辨识产品(或其他安防产品)改观,从「nice to have」转变为「must have」。

尤其是属於非接触式生物辨识的脸部辨识产品,在运作时令辨识者毫不知情,被视为现阶段指认嫌犯的最佳利器,目前在美国已实际应用於机场及港口等地。





市场拓展问题

虽然非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前景一片看好,但不可讳言,厂商在拓展市场时仍有滞碍难行的情况产生,综合厂商意见可以归结出两大主因∶市场接受度、介面及测试标准。



接受度

一般而言,在发展及使用各式安防产品时,需考量到安全性、便利性以及隐私性,此三者相互牵制。对於单一生物辨识产品而言,较难达成三者并备的情况,若使用者著重於安全性,势必会影响到隐私性以及便利性。相反的,若著重於便利性,将影响安全性以及隐私性。



多数厂商表示,「隐私性」是过去使用者最大考量因素。但在911事件後,「为了安全性可以牺牲部分隐私性」几乎成为社会共识,因而有助於推广生物辨识产品市场。根据VisionInteractive公司市场销售经理Rick Yoon表示,一般民众对於生物辨识技术的认知度提高,因而降低使用者对生物辨识产品的排斥感。



多数厂商认为,由於北美地区风气自由开放,因此当地对生物辨识产品接受度最高,市场拓展情况最快、最好,产品发展亦显多样化。而碲 科技总裁兼执行长章厚文表示,就国际市场销售量来看,一方面由於亚太地区人口众多,且消费者对生物辨识产品接受度大,另一方面无技术发展包袱,因此亚太地区的市场潜力最大。至於欧洲地区如东欧,虽然具备技术发展优势,但民风保守,对於新技术接受度并不高,因此较难拓展市场;相较之下,北欧具备高科技优势,再加上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因此生物辨识产品在当地应用广泛。



标准建立

虽然生物辨识技术由来已久,但实际商品化的时间仅有20多年,相较於其他门禁产品制造商来说,仍属新兴产业,此外,制造商数量少、规模小,较难发展出共通介面及标准测试。



就产品测试来说,不论是政府组织或大学研究机构,世界各地已有不少生物辨识产品的测试机构,例如NBTC(U.S. National Biometric Test Center)、MITI(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the Biometrics Technology Center in Hong Kong、BASEL Project in Israel、IBG (International Biometric Group)、IBIS (International Biometric Industry Association)等,但各机构得出的测试数值并无法作为一标准依据,其原因在於∶第一,不同的辨识方式应当有不同的测试定义,例如指纹辨识与脸部辨识测试得出的FRR值必然不同,却不能因此断定孰优孰劣;第二,测试的方法不同,例如以单人重复辨识百次的正确率与错误率,或单人20次,或多人测试的数值皆有所不同。甚至人种不同,特徵点亦不同,所得出的数值必有明显的差异,以脸部辨识为例,由於亚洲人的五官不明显,在进行时便难於欧美人种。因此,在没有统一测试标准的情况下,对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制造以及消费者的选择影响颇钜。



至於介面标准部分,有越来越多生物辨识制造商意识到通用介面的重要性,而积极参与标准设立的各式活动,例如BioAPI(注)、AfB Biometrics等生物辨识协会以建立共通介面,进而拓展应用范围。VisionInteractive公司的Rick Yoon表示,生物辨识产品并不单只能应用於监控或门禁管理,他还能够应用於娱乐事业。 



根据Frost & Sullivan机构所公布的资料显示,过去生物辨识产品是将使用者资料存入供应商特殊系统中,并无法与其他产品相互结合。然而时至今日,由於新的标准介面-BioAPI的出现,使得生物辨识产品应用、结合范围更为广泛。




章厚文认为,由於市场对共同标准的需求日渐提高,使得各家厂商积极运作,预料2~3年内便会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生物辨识介面以及测试标准产生。





多重辨识为发展趋势

各式生物辨识产品在应用上皆有其限制,再加上单一辨识产品一旦辨识部位受伤或无法进行辨识时,容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多重辨识产品逐渐兴起。例如SecuIT所推出的Escudos SecuDoor即采用脸部以及指纹辨识,使用者可选择辨识方式减少无法运作的疑虑。而BioID更是以脸型、声纹以及唇部动作等三种方式进行辨识,章厚文表示,可变性、高安全性以及操作方便是产品发展的关键理念。



ID TECK公司的Jeff Kim亦将非接触式(hand-free) 视为未来主要产品发展项目,并表示目前已著手开发指纹与脸部或声纹结合的产品。可以预见,随著非接触式生物辨识产品技术逐渐成熟、制造商增加,未来非接触式的生物辨识产品将会逐渐普及。而Visionics与Identix在日前宣布合并,并以制造多重生物辨识产品来迎合市场需求,更是为多重生物辨识产品的发展趋势下了最好的注解。








注∶BioAPI自多层次API延伸而来,并以整合BioAPI、HA-API以及BAIP为基本架构。BioAPI 1.0版已於2000年三月发布,由NIST以及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赞助,并由Biometric Consortium主持推广。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