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后,深圳市的坪山新区,凭借着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坪山理解”和“坪山模式”,走在了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曾是满眼农民房的山区,转眼已腾飞为年产值405亿元的大都市。
用智慧概念助推山区造城
2009年6月,位于深圳市东北角的坪山新区正式成立。辖区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5万。这个与“智慧城市”概念同年诞生的新区,似乎在一开始便与智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面对建区之初,满眼农民房、坑洼道路的景象,坪山新区抓住了“智慧城市”的机遇,于2010年便邀请IBM公司为全区智慧城市做了五年建设规划。而当时,国内还未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说法。2012年,《智慧坪山五年建设规划》评审通过,为坪山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绘制了顶层设计的蓝图。
凭借着新区“一张白纸”、房价洼地等优势,坪山智慧城市建设迅速推广。目前,智慧坪山公共WIFI已建成120个热点、695个AP,覆盖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市政公园休息区等八大场所。教育领域,坪山搭建起智慧教育应用平台、教育云基础软件平台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医疗领域,坪山智慧医疗云健康平台建立,创建智慧型医疗服务新模式;社会管理层面,公安、城管、应急、交通、综合管控等业务需求,可在“感知坪山”视频共享管理信息平台得到解决。
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反哺到百姓的民生。社区推出的“一窗式”受理,实现一张网流转、一条龙服务,让居民跑一个窗口,甚至在家中就能申请办理43项常遇常办的事项。今年3月,根据新区小一、初一的招生需求,新区依托 “织网工程”平台,对 “新区义务教育双免核验数据”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复核,3日之内便完成了3300多名新生信息比对,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
如今,坪山新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405亿元,各类投产企业共1700多家。
以坪山理解打造坪山模式
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初期建设由政府主导,政府考虑到的公平性大于效率,因而审批流程冗长。二是政府系统的老架构,难以适应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IT时代变化。三是技术应用与社会业务存在屏障,如推动力量的技术人不懂业务,而业务人也不理解技术,不知如何向技术求解。
对此,坪山新区首先在概念上提出自己独家见解。“‘智’就是对城市的感知,社会管理者通过伸出触角,对城市每日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感知。而‘慧’是做减法,通过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每一个个体提供简单明了的服务与指令。”深圳市坪山新区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邱建中解释。
在此基础上,包含管理、技术两个抓手的“坪山模式”应运而生。《坪山新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要求,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网络、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统筹全局。在此之上,协调区内各单位、机构的技术统筹、建设管理、验收把关等环节,从而最终达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本质上就是政府搭建大平台,将每一个服务对象绘制在系统的地图上。对每一个社会问题用大数据收集、分析,并调用全区资源整体解决。”
如今,坪山新区的基础数据库中包括实有人口、法人、城市部件、事件四大类,共计121.9644万条数据。全区被划分为400多个网格,细化铺开社会管理。未来的坪山将出现怎样的超前社会管理?“假设一个药店出现了问题药,我们不仅能调取同类型药店、相关医疗机构数据进行排查,还能够通过调取药物的上下流通渠道,排查每一个环节。最终分配到街道、执法部门处理,从而快速、全面地解决这一问题。”邱建中说。
将“舞台”让给翩翩舞者
智慧产业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智慧产业不仅包括针对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信息产业,如导航服务,更指所有行业与信息业融合,产生的新型产业。后者的变化不仅极大地提升效率,更从根本上改造、颠覆了原产业,整体升级营商模式。
而这一方面,正是坪山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短板。尽管已拥有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但坪山新区内仍存在着大量传统第二产业。“坪山在这一块的成绩做得不够突出,有很多传统产业的经营者观念跟不上来。”邱建中说,对此新区的战略部署除了继续发展信息业、鼓励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外,更在积极地将智慧城市的理念向传统产业扩展。
身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者,坪山新区未来的规划方向始终未变,那就是打造“基于统一平台的集约政府,基于开放数据的开放社会”。在邱建中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就好比搭建一个大舞台,最终能使社会中每一个单位、个人都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例如未来每个市民能够在平台的任何一个“口”提出诉求,并及时得到回应。甚至能够做到政府仅维护秩序、提供数据和平台,让社会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如今,坪山新区的信息框架已基本完备,接下来的建设将继续深化城市的感知触角,并继续探索首席信息官制度。到2017年底,坪山新区预计将初步建成“智慧”的新型城区。
坪山新区的“智慧”简历
2010年,IBM公司为坪山新区做了智慧城市五年建设规划。
2011年,区内“十二五”规划把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作为跨越式发展的举措。2013年,坪山新区正式成为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
2013年,坪山新区成为深圳市“织网工程”综合试点示范区,并于年底完成“织网工程”基础平台建设。
2014年,坪山新区的建设实践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十大解决方案”之一。
智慧城市就是一个“人”
——坪山新区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邱建中专访
记者:智慧城市的建设如何在技术上打破信息孤岛?
邱建中:信息孤岛指每个单位、部门间尽管已经有自己的体系、数据,但是互不共享。教育一条线、医疗一条线、交通一条线,好比一根根烟囱。办法就是除了最后的应用系统层允许各单位分线发展外,其余三层都是统一建设,这样数据资源都是共享的。
记者:智慧城市是个大框架,能否简单说明其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概念的关系?
邱建中:智慧城市实际上就好比一个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物联网是它的四肢器官。云计算是“躯体”,为身体各个部位提供数据“营养”。而移动应用就是人的“四肢”,将服务送到你的面前。而物联网就是“眼睛”、“鼻子”等感官,去感知信息变化。
记者: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投入和产出比如何?
邱建中: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投入的资金没有大家想象的多,坪山智慧城市建设资金花了还不到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