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交通投资规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李连成表示,“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
智能化融合将成为智能交通新趋势
前些天,北京要实行潮汐道路通行模式的车辆方式着实让不少的人新鲜不已。对于这种全新的通行模式,不少的人都对它的使用习惯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的确,习惯了传统通行模式的我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灵活确实有些难以适应。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传统的统一化智能交通监控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在不同特点道路的工作需要,因此专业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管理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如果从功能划分的话,那么它应用将集中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车牌识别的功能应用。其实说起车牌识别,这个功能对于智能交通来说不是什么陌生的功能。不过,随着近来对于交通管理规定的细化,智能交通的工作内容也变得细致起来,于是,如何能够更准确,更精细的识别车牌的信息,将注定成为智能交通不可回避的问题。
再者,就是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分析,比如,当出现车辆超速,或者车辆停驶,车辆逆行等违章情况,乃至遗撒等一些非正常情况等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出现时,智能交通的监测系统能否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迅速的提取或者处理,也是未来高效交通管理的重要需求。对于当前的一些系统来说,虽然捕捉到一些异常的行驶行为并非是什么难事,但是在信息的汲取上,却依然难言高效。
此外,就是对于行驶路况的一个现代化的监测与管理,这里面既包括对于车辆拥堵状况,车辆行驶速度等方面的监测,同时也包括对于一些路段控制的灵活管理,以及自主化的车流分配等等。同时,也要对于灵活多变的车辆行驶规则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免对交通的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
尽管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涉及方面更多的还集中于一些传统的方向上,但是对于功能的细化需求,却也比以往变得更加的细致,更加的严格。比如,对于灵活可变的行驶方向,对于一些行驶规则在时间上的限制,以及车辆状态的进一步识别等,都是对于未来设备的新的要求。
结语
目前我国市场的智能交通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即使是发展速度最快、推广和普及最广泛的智能导航产业与智能交通行业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在智能导航产业,专业测量接收机和测向接收机高端产品,国际厂商占80%,授时接收机国外产品占60%,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占90%,国产OEM板几乎全部采用外国芯片。
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阶段,但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城市交通的管理正在向着多样化发展着,而我们的需求应用也随着客观的要求而不断提升。因此,智能化的交通设施也将注定在这样的应用中不断的完善。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完善中,智能交通也将在未来的管理中更多的走向前台,最终成为未来交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