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隆重召开。以下是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在展览会上的演讲语录:
智能交通车联网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智能交通与物联网的融合。二,智能交通应用及产业实践。三,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首先谈智能交通的话,首先要对中国交通运输结构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交通运输结构包括的领域非常广泛,有交通运输体系本身,广义来说还包括物流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体系包括公路运输体系、铁路运输体系、航空、水运、管道运输体系,以及构成整个交通运营体系的整个框架。
谈到智能交通车联网有一个界定要非常明确地说出来,以公路交通为主的智能交通车联网。谈到智能交通有航空、水运,还有管道运输会逐渐逐渐地成为一些交通运输的体系。所以这里有一个界点,以公路交通为主,还有高速公路的服务维护,所以行业结构非常复杂,从公路交通本身来看涉及的环境众多。
二,从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公路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挑战有几点:
(1)机动车较快增长,保有量过高。北京保有量接治10年11月份有410万辆。上海保有量截止到去年12月份是309万辆。全国来讲保有量机动车超过2亿。
(2)可以看到基础设施短缺,城市道路公路数每年仅增长3%到5%,这跟机动车车辆增长速度差距甚远。
(3)运输效率低,能源消耗不断上升。
(4) 行业和社会问题凸现。对共同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公共交通的供给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都在下降。然后是停车率,大家都深有感受。
再就是交通安全严峻。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最后一点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面对这些问题智能交通是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对智能交通来看营业有一个缩写ITS。先进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对交通运输的实施采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和设备对交通手段进行协调和处理,建立一个时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从而使交通运输得以充分运用,最终使运输管理达到集约化发展。这包含市场、技术、政策、管理诸多方面,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率,推进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能量。这一新兴产业成为巨大产业之一。
涵盖范围,包括所有的运输方式,考虑到运输系统相互动态的所有要素,人、车、路和环境,还有交通网络的管理者和决策,从改善运输。
经济效益。应用ITS后,可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益,使交通拥挤率降低20%。这是智能交通的大概情况。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动因。从汽车发展的社会化来讲,带来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想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来改善交通状况,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益、改善环境、节约能源为目的的智能交通逐步形成。
早期的交通信号系统采用一些技术来进行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监控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再就是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化,包括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环境恶化问题,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将出现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是34%,在大量土地等资源站用消耗同时交通需求不能被完全满足,而且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借助信息技术,智能交通在发达国家里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国际的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大致有三点概要性的现状认识,一个是政府引领,注重前期规划和目标,制订标准。然后是企业参与的方式,注重构建智能道路系统和平台,保障交通安全。
拿美国的情况来讲主要是注重智能交通安全建设,比如97年8月进行自动公路系统的展示,减少道路堵塞和减轻驾驶者的负担。10年发布了美国战略计划。从目前来讲主要是注重智能交通有诱导建设,重点研究DSRC技术的应用。2011年完成相关的标准制订。02年在主要道路上引入,进行道路信息基础的整合。
欧洲情况来看注重构建智能交通的基础平台,专门建立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包括它的总体情况是欧盟与民间并行进行,包括意大利的一些推进。这是当前国际上的情况。
从中国的智能交通产业来讲总体发展的水平我们把它定义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我们认为基本上是在起步阶段,实际上从四个层面,四个要素来分析,市场规模、技术城市、管理水平和应用效果,应该整体来说我国的市场规模还不过大,技术层次还不够深,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应用效果还不够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也做了一些定量指标的分析,今天没有完全地拉出来。
物联网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前年总理视察无锡时候一夜之间热议大江南北,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说这个万亿级是人民币,还是英镑,我们认为可能是英镑,产业量非常大。同时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的联合已经成为必然。应该说物联网应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从需求来看分为已有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和趋势的需求。跟车联网的联系来讲像GPS都是完全已有的需求。安全服务,通过挖掘是潜在的需求。包括最终走向的信息服务是一些趋势需求。交通信息的采集,交通信息的传送,交通信息的处理和交通信息的发布,现在技术在不断地融合、促进。
智能交通我们认为是物联网最高的价值之一。08年中国公路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超过220亿,此后5年仍将以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以区域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于继续建设和完善。
2011年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量825个,市场规模76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21个,市场规模23.5亿元,同比增长32.8%,高出2010年平均增长率一倍。[nextpage]
再一个是智能交通应用和产业的实践,我们认为智能交通应用重点方向是车联网,这里面包括三个目标,一个是提高交通效率,整合信息服务。智能交通是以公路交通为主的这么一个范围界定。公路交通显而易见是以车为主,连接到网络中,通过信息搜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互联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环保、舒适的驾驶体验。可以说车联网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交通的重点内容的体系我们可以用一个共享平台,7个应用领域来做概括。一个共享平台就是交通综合的信息共享平台。7个重点的应用领域包括公共交通、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电子商务、货物运输,还有包括特种车辆、危险品的运输、电子收费、公共服务,一个共享平台为基础,搭建7个领域,这是一个重点应用内容的体系。
智能交通产业链来讲非常复杂,今天我想产业链各方代表都云集了。政府、交通部、公安部、建设部、科技部、工信部,还有相应的协会,智能交通协会,智能运输协会。再下一层包含很多,有通信运营商,提供管道的做相应集成,交通信息的提供、导航信息的提供,车辆保险等等,还有系统集成商,公交监管的集成等等,还包括右边有汽车制造和配套企业,汽车厂商,4S店等等。下面的设备上也非常重要,汽车电子设备的提供商,ETC设备的提供商,终端的提供商等等,所有的价值链围绕的都是我们的用户,包括公交的运营企业,出租运营企业,货物运营企业,这主要以用户为主要的导向,各个环节构成复杂的产业链。
这几年由产业链供方来共同合作,围绕着几大目标,以及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一个是政府部门打造安全、高效的服务,拿ETC来讲十一五期间开展了ETC专用通道,减少车辆的油耗和尾气排放。这里面包括在各个城市、各个省的车道数和用户数。
第二个就是停车的信息化服务,包括区域的停车诱导系统。包括公共停车的信息系统,利用网站、广播等进行信息发布。
针对旅客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建立省两级架构的联网联通平台,包括交通部、运输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客运改进的通知。还有11年3月国家安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加强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这是政府部门做得几个突出典型的案例。
从运营企业来讲提供运营效率,保障安全生产,主要是有两个运用,一个是出租车的安防调度系统。对路面信息进行实施采集。这里有一个北京出租车安防调度应用的实例,再一个是公交调度的系统,在公交路上推广使用。
第三个是汽车智能化,服务在线化,推动汽车电子化、构建汽车介入车联网的基础。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到60%。为车主提供舒适、安全、环保的体验,包括更安全的智慧汽车。09年12月,推出以安全为核心的安吉星服务等。
大力构建智能管道,积极参与车载应用,探索汽车与互联网及手机的融合。为通用、丰田、北骑、比亚迪等厂商建立合作,为车厂提供CDMA通信通道,和安吉星、G—BOOK成功合作。
通过视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运行状况(车速、开关门、急刹车、碰撞、侧翻等)危险品进行实时监控。
结合自身优势纷纷切入汽车信息服务,汽车信息服务价值链有待优化整合。像四维图新的老总也过来了,还有一些服务提供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包括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终端提供商,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通过这些实践可以看到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产业链有待扶持和整合。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底,还有关键技术和标准,一个是标准化的问题,规模经济不够,大大正确企业的运用成本。再就是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场被国外强占,传感器和网络建设问题现有传感器的成本在技术上与交通要求还不相适应。
行业数据中心尚未被广泛创建,影响智能交通深入的应用。目前的示范点运用呈点状分布,规模效应未能体现,示范效应还不明显。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是也只是部分形成,其出行用户的满意度较低。
最后一个是提出几个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一个是市场驱动,发展里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包括政府的一些管理,可能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强调管理是需要的,但现在从国际进展来看它一定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服务最终落在服务上,要服务企业,任何时间、任何设备上都得到准确的交通信息,这是市场的终极的需要,包括他们关心的重点,比如拥堵信息排名第一,还有停车场的信息、地图的信息,导航的服务。出行公众首先关注的是堵塞信息等动态交通信息。
这些都会深刻地指导我们今后对智能交通的管理、建设、部署、研发和监管。再一个是政府引领。推动行业协同,ITS既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产业和边缘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交通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必须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推动各行业的紧密协调。
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规模。目前产业发展以政府管理部门的应用导向为主,以项目建设为主的需求模式,造成地方性、区域性企业较多、规模企业数量比较少。示范效应不够明显,应该点面结合,形成应用体系,形成规模效应。
拓展智能交通的投资渠道,探索ITS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ITS啊的开发及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需要多渠道进行投资,包括国际资金、国家计划、地方政府投入,企业扶植等。
在建设过程中,有社会公益性项目,有可经营型项目。需要完善产业链,加速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还包括关键的技术和卫星遥感、通讯定位、人工智能等等技术,以及道路交通诱导控制和管理领域,高速公路和定位导航领域,这些都需要产业链以企业为主,加强联合攻关。再就是推动核心技术产业化,联合建立研究中心,推进IDS关键技术产业化。
各方合作,量质并重,推动应用发展。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行规模推广。车载视频监控在上海世博会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再就是积极开发出行者的需求,开发精准的出行信息,目前已有企业正在探索信息的服务应用,但存在客户感知不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提供精准的交通信息示范应用。探索储备,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厂商、应用提供商通过多屏互动将对用户提供物联网的信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