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0.1随着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入侵报警系统作为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的有力手段已得到越来越广泛...
1总则
1.0.1随着通讯技术、
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入侵报警系统作为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的有力手段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高科技所建立的一套反应迅速、准确高效的报警系统,并与公安接处警部门联网已逐步成为“保护人民、制止犯罪”的有效手段。报警系统的建设不仅是公安部门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也是广大公民的需求。对于安装此类系统的公民来讲,他们得到的是安全和放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相当可观。
为了适应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规范设计行为,保障我国安全防范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的质量,有必要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配套标准,是对GB50348中关于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通用性设计的补充和细化。
2术语
2.0.1本条文是在《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内容,使得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更加完善。
2.0.2本条引用的是《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引用的是(IEC60839-1-1)],而《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为:响应存在危险而导致的报警控制器的一种状态。从字面意义上看,《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更为广泛、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
2.0.3本条引用的是《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引用的是(IEC60839-1-1)],而《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为:与相应标准的要求不一致的状态。从字面意义上看,《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更为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
2.0.4本条引用的是《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关于“防拆报警”的定义,而《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防拆报警”的定义为:由防拆装置的动作而发出的报警(IEC60839-1-1),从字面意义上是一致的,但GB12663--2001中的解释对入侵报警系统中关于“防拆报警”的概念更为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关于“防拆报警”的定义。
2.0.19本条引用的是《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0408•1-2000(idtIEC839-2-2:1987)中关于“探测器“的定义,而《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探测器”的定义为:用来辨别面临危险的不正常情况下而产生报警状态的装(IEC60839-1-1),从字面意义上是一致的,但GB10408.1—2000中的解释对入侵报警系统中关于“探测器’’的概念更为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0408.1-2000中关于“探测器”的定义。
2•0•20本条文引用的是《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关于“控制器”的定义(引用的是(IEC60839-1)],而《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关于“报警控制器”
的定义为: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实施设置警戒、解除警戒、判断、测
试、指示、传送报警信息以及完成某些控制功能的设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报警控制设备功能的其他综合功能的控制设备层出不穷,如采用《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z001中关于“报警控制器”的定义,其解释比较狭义,因此,本条文采用广义解释的《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美干“控制器”的定义.
3基本规定
3.0.3随着入侵报警系统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由于利益驱动,产品质量鱼目混珠,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入侵报警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并经过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或认证机构检验/认证合格。
3.0.4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注意充分了解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防护级别和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同时有必要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勘察和现场勘察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相关规定。前端设备的安装布设位置要结合平面图和现场勘察情况来确定。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变化(含风、雨、雪、雾及雷电等)、电磁场辐射、噪声、振动、小动物出没等。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前端设备要考虑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4系统构成
4.I
1分线制也称多线制,通常用于距离较近、探测防区较少并集中的情况。该构成模式最简单、传统,报警控制设备的每个探测回路与前端探测防区的探测器采用电缆直接相连。多用于小于16防区的系统。
2总线制模式通常用于距离较远、探测防区较多并分散的情况。该模式前端每个探测防区的探测器利用相应的传输设备(俗称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到报警控制设备。多用于小于128防区的系统。
3无线制模式通常用于现场难以布线的情况。前端每个探测防区的探测器通过分线方式连接到现场无线发射接收中继设备,再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无线发射接收设备,无线发射接收设备的输出与报警控制设备相连。其中探测器与现场无线发射接收中继设备、报警控制主机与无线发射接收设备可为独立的设备,也可集成为一体。目前前端多数产品是集成为一体的,一般采用电池供电。
4公共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网、电力传输网等现有的或未来发展的公共传输网络。基于公共网络的报警系统应考虑报警优先原则,同时要具有网络安全措施。
5一般来说,入侵报警系统结构可以是以上四种基本模式的组合,也可以单独使用。
5系统设计
5.1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纵深防护是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层层设防的设计理念。纵深防护体系的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四个区域的防护措施要逐渐加强,各区域之问的交界面也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5,2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5.2.1误报警与设计、安装、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需要设计安装部门按照现场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实验。
5.2.2建立入侵报警系统的目的就是防盗窃、防抢劫,如在发生盗窃、抢劫时,出现不报警,无法向外求援,而导致人员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因此,正常工作的入侵报警系统不允许出现漏报警现象。
5.2.3“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就是要求紧急报警装置要采用24h设防。入侵报警系统可采用自动设防功能,但不应采用自动撤防方式,特别是在发生报警后,不得采用自动撤防方式,应采用手动复位,以保证值班人员及时对警情进行处理。报警控制设备在报警发生后,警号发出声响的时间一般设定为固定的,当超过这一时间,警号就停止鸣响,此时若系统未手动复位或撤防,在以下任一情况下,建议要求警号再次发出警告:
一是报警防区再次发生入侵时;
二是警号停止鸣响时间超过30s。
5.2.4入侵报警系统的设备保护再严密,系统如不具备检测传输线路断路、短路和故障的报警功能,系统将是摆设。
探测器、传输设备箱(包括分线箱)、报警控制设备或控制箱如不具备防拆报警功能,将导致探测器、传输、控制设备起不到应有
的探测、传输、控制作用。在很多工程中,经常出现设备的防拆开关不连接,或入侵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与防拆报警信号连接到一个防区,在撤防状态下,系统对探测器的防拆信号不响应,这种设计或安装是不符合探测器防拆保护要求的。因此,为保证系统使用的有效性,对于可设防/撤防防区设备的防拆装置,即探测器、传输设备箱(包括分线箱)、报警控制设备或控制箱等的防拆报警要设为独立防区,且24h设防。
5.2.5本条所要求系统能够显示和记录各种信息、发生报警后报警信息的保持以及信息保持最新、不可更改等,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责任认定和防止造假。因此,使用入侵报警系统时,不同的操作员要设置其不同的操作密码。
5.2.8
2随着技术的发展,入侵报警系统的传输逐步与公共网络融合,由于公共网络主要是为其他服务,并不是专为人侵报警系统应用的,且其网络内数据流量变化较大,而入侵报警系统是为安全而设,需要报警响应时间要短。因此,为了保证监控中心能够及时知道各防范区域的情况,本款规定“基于局域网、电力网和广电网的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s”,也就是说,不满足该要求的局域网、电力网和广电网不能使用,即要求局域网、电力网和广电网如用于入侵报警系统的传输,要为入侵报警系统信号的传输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信道,以保证报警响应的时间。
5.2.9声音复核装置要能清晰地探测现场内人的话音、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在背景噪声不大于45dB(A)的情况下,
声青复核装置灵敏度调到最大值的90%时,所能探测的最大范围,应能满足现场保护的需要,其信噪比≥45dB。
5.2.10由于前端无线设备大多采用电池供电,一旦电池的电耗尽,设备将无法工作,因此,要求前端无线设备工作在欠压状态时,应发射故障信号给监控中心,以便及时更换电池,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
6设备选型与设置
6.1探测设备
探测器的选型和布设是系统设计的关键,要根据报警设备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局限性、现场环境状况、气候情况、电磁场强度及光线照射变化等来选择合适的探测器,设计合适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以及系统布线。还要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来选型,如用途或使用场所不同、探测的原理不同、探测器的工作方式不同、探测器输出的开关信号不同、探测器与报警控制设备各防区的连接方式不同等。
探测器的种类较多,按探测器的警戒范围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空间式入侵探测器:包含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等;
面控式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声控振动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等;
线控式探测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微波墙式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长导电体断裂原理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线感应式探测器等;
开关点控式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微动开关、紧急报警装置、压力垫、短导电体的断裂原理探测器等。
6.2控制设备
比较完善的报警控制设备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防区类型,且每个防区回路都可独立编程。防区设防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按防区报警是否设有延时时间可分为:瞬时防区和延时防区;按探测器安装的不同位置和所起的防范功能不同可分为:内部防区、出入防区、周界防区、日夜防区、24h防区和火警防区等;按用户的主人是否外出还是逗留室内的不同设防情况可分为:外出设防、留守设防、快速设防、全防设防等。
报警控制设备的操作要具有保密措施。
6.3无线设备
无线入侵报警系统一般用于布线较困难、不适合布线等场合。
当应用于室外时,要考虑配置防雷接地设施。
6.4管理软件
系统要优先选用网络安全性高、具有防火墙功能的软件。
7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7.1传输方式
有线报警传输方式的系统已由传统的专线,发展到通过公共电话网、局域网、广域网等现行及将来扩展其他有线方式。对于采用公共电话网的入侵报警系统,其设备除应符合安防的有关标准外,还应符合通信的有关标准及规范;对于采用公共局域网和广域网等的入侵报警系统,不要对网内的其他信息的传输产生干扰或阻塞。
7.2线缆选型
通信线缆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规范,不应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及规范的线缆。系统设计时,要认真计算系统供电电压、电流,所选用的线缆实际截面积要大于理论值。建议采用多芯通信电缆(RVV或RVVP)。.
7.3布线设计
管线敷设的设计要根据环境、场合等进行,同时还要参照其他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8供电、防雷与接地
8.0.1入侵报警系统的电源要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其工作时间要按照系统满载工作时进行计算。异地供电的前端设备要有备用电源。
9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9.0.1
1入侵报警系统本身就是为了提高防护单位的安全而建设的,由于系统所用的设备大多是电子产品,因此,在进行设备配置、安装时,要与现场相结合,不要造成安全隐患,不对被防护的目标造成损害。
2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出现过系统关机或拔掉电源、电池作为撤防的现象,为防止个别场所操作人员的野蛮操作或工程公司对使用操作人员培训的不到位,特制定本条文。当然,如由于供电停电原因,而导致系统自动关机另当别论。
3本款要求系统的报警控制设备具备各种信息的记忆功能,如停电前的状态为设防状态,当重新供电时,系统要自动恢复设防状态。
4入侵报警系统通常是高风险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出现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等时,入侵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指明报警部位,提醒有关人员尽快出警,向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发出联动信息,启动相关设备采用必要的措施。如入侵报警系统与其他系统采用同一个传输设备和控制设备,一旦该设备出现故障,该两个子系统都将失效。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入侵报警系统要能独立运行,在管理系统或其他子系统出现故障时,入侵报警系统要能正常运行。
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
A.1设计流程
A.1.1本条说明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由于历史原因,安防行业相对独立发展了很多年,形成了特定的术语和设计流程。一般来说,基于安全考虑,会对某些重要设计环节和资料提出保密的要求。
1设计任务书。是工程建设单位依据工程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编制的、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设计要求的技术文件。
是工程招(投)标的重要文件之一,是设计单位(或承建单位)进行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2现场勘察。在进行工程设计前,设计者对被防护对象的现场进行与系统设计相关的各方面情况的了解、调查和考察。
3初步设计。工程设计单位(或承建单位)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工程合同书)、现场勘察报告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方案设计的活动。初步设计阶段所形成的技术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和工程概算书等。
在安防系统中,这个阶段比建设行业要求的设计深度会有所加深,并且由于安防产品的离散化特点,要求提供产品的供应厂家或者品牌信息,以便核定造价。
这个阶段的许多工作为建筑设计等其他专业设计的配合设计做了一个基本的准备。
4方案论证。是建设单位组织的对设计单位(或承建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的一种评定活动。它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方案论证的评价意见是进行工程项目正式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5正式设计。是由设计单位(或承建单位)依据方案论证的评价结论和整改意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深化设计的一种设计活动。正式设计阶段所形成的技术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包含整改意见落实措施)、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和工程预算书等。
这个阶段相当于建设行业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本规范中,称为施工图文件的编制。
A•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建筑概况、电气和管槽路由等设计资料是入侵报警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这为入侵报警系统提出对新建建筑工程做好预埋预留提供重要保证,是交流设计信息,确保工程设计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A.2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设计任务书是工程设计的依据。在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建设初期,通常由建设单位规划工程的规模、资金来源和实施计划,并编制设计任务书,也可委托具有编制能力的单位代为编制。
A.3现场勘察
对于不同的建筑体(群),现场勘察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已有建筑进行的入侵报警系统的建设,要按照一般原则逐一收集现场的各种相关信息,如原有管线敷设信息,建筑格局信息,安全管理的历史信息等。对于古建筑等需要保护的设施还需要特别了解安装的可行性问题。
对于新建建筑,强调对建筑设计资料的获取。要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了解未来使用的需求、周围的社情民意和自然环境,要与建筑设计单位充分配合,确定好建筑格局和用途,做好管线综合和专业配合(如现场的照明设计信息、供电信息、装饰效果信息和其他安防系统信息等),做好预埋预留的设计工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拆改.
现场勘察报告要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签署。
A.4初步设计
A•4.1、A.4.2这两条说明系统设计的基本工作思路或者工作内容。特别指出的是随着新建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需要直接对建筑设计(物防)和其后的保卫管理措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安全保卫部门的在设计前提出的管理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原则。
在这里,特别强调总体构思的要求,这是全面规划、统筹设计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结合纵深防护体系的思想,针对现场建筑格局分布情况,合理设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配置数量,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现场分布特点,合理选择传输方式,从而进一步确认技术路线,确定系统配置。
特别针对高风险等级工程项目,要注意对入侵报警系统的特别设计要求:如不得漏报警,多种不同探测原理的交叉防护,防护对象的覆盖范围等。
结合选定的入侵报警系统设备的特点,对人防和物防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是保证入侵报警系统正常发挥效能的基本条件。
以监控中心的位置为例,特别强调值班制度,对值机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素质和数量的基本要求,监控中心防入侵措施与基本生活设施的配置,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等。
A.4.4
3图纸要能对系统进行有效、准确的描述,并做到与文字说明相互印证和相互呼应,图文表的数据要一致,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纸设计不在于有几张、几类图,而是要做到能够向审核者和施工者提供完整、明晰、准确的设计信息。
5平面图通常包括前端设备设防图和管线走向图。管线走
向设计要对主干管路的路由等进行设计标注,特别是安防管线通遁的指定。
6对于某些关键或者特殊的安装场所,需特别指明安装方法,如需要,提供相应的安装工艺示意图,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
7监控中心的设计需在前期就提出与装修、暖通、强电和其他弱电专业的配合要求,以保证值机人员的工作环境。
8主要设备材料清单的编制:从经济上对初步设计进行评估以达到系统的最佳性价比。
A.5方案论证
A.5.1强调方案的论证、审核和批准,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强调合同的签订以确保方案实施主体的有效性,以便于落实后续的工作内容。
A•5•2主要设备材料需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补充设备材料相应的生产厂家、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等资料,以便于评审者确定系统设计的可实施性。
A.5.3在方案论证内容中,要充分考虑到一些高风险等级的单位的要求,如文博系统对设备材料安装工艺、对实施的可行性、工程造价等给出较为详细的论证。
A.5.4方案论证的结论可分为通过、基本通过、不通过,对初步设计的整改措施要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确认。
A.6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正式设计)
A.6.1本条所列的依据,并不是设计依据的全部,但这是最关键的内容。
A.6.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两个目的:
1针对整改要求和更详细、准确的现场条件,修改、补充、细。化初步设计文件的相关内容,确保设备安装的可行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着重体现现场安装的可实施性。
2结合系统构成和选用设备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图纸修改、补充、细化设计,确保系统的互联互通,着重体现系统的可实现性。
A•6.3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在原有初步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至少完善如下内容:
1提供详细的各类图纸,特别需要增加安装大样图、设备连接关系图等。
2管线敷设图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管路敷设图和线缆敷设图,以利于分阶段组织人员实施,同时保护有关安全信息。预留管线指的是并行预留敷设的管或者线的根数和规格,不是指长度的简单延伸。
3做出更为详尽的设备材料清单和工程预算书,作为设备订货和工程安装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