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疫苗事件中的“问题疫苗”未进入上海,连续引起多方关注。上海是如何确保疫苗运输安全的?
事实上,上海从2009年就开始推动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冷链质控工作,组织物联网监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为上海药品、疫苗等储运质控提供监护。相关技术规范还纳入国家新版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月30日,第三届国际健康物联网峰会暨上海健康物联网联盟成立大会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到上述消息,并获悉上海正在布局推进健康物联网产业,聚焦健康医疗,养老照护,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等领域。
疫苗冷库实时上报温度和湿度至平台
据澎湃新闻了解,上海从2009年开始布局推进健康物联网产业,聚焦健康医疗,养老照护,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等领域。
在标准制订方面,上海从2009年开始推动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冷链质控工作,组织物联网监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为上海药品、疫苗等储运质控提供监护。
疫苗是特殊的药品,在运输、存储等环节有严格的冷藏保温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疫苗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失效。因此,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定时上报的冷链监测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生物制品储存和运输的需求。
而集合物联网温度传感技术、RFID技术、网络通讯等技术,可以对疫苗在仓储、运输、使用过程的温度变化信息进行实时性的监控管理,解决目前疫苗冷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据澎湃新闻了解,上海疾控中心储藏疫苗的冷库常年温度稳定在2至8℃之间。为确保市级冷库内各个位置都能做到恒温恒湿,各个冷库内共布置了36个温度感应点和5个湿度感应点,实时将温度和湿度信息传导至监控平台。一旦出现异常温度,系统将自动发送温度警报,告知接种单位和所在区县疾控中心人员及时进行处置。
此外,上海以脑卒中居家康复等项目为切入点,开展了分级康复治疗示范工程,对700例中风瘫痪病人进行了远程康复治疗,大幅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
掌上医院使患者现场等候时间缩短40%
在应用推广方面,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示范工程已覆盖500多万人口,在试点区域的慢病识别率提升20%以上,2016年有望覆盖全市,相关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还复制到外省市。
远程心电示范工程为600多家基层或小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累计诊断超过160万人次,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资深心电图医生紧缺的瓶颈问题。
掌上医院示范工程为全国1400多家医院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查询、自我诊断等服务,在试点医院使患者现场等候时间缩短40%,大幅提升了就医体验。
第三方医院药品供应链示范工程覆盖80家医院、100家药商,平台年订单额超过100亿元,在新华医院的试点减少医院库存75%,节省流动资金50%,还实现了药品流通全程可追溯。
峰会上还成立了上海健康物联网联盟,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
本次峰会由上海市信息委、市科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单位指导,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主办,围绕精准介植入医疗、基层网络医疗服务和医用无菌物品追溯三个领域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