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支撑,视频监控助力成长,智能电网迅速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生活锦上添花。
物联网技术成重要支撑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我国物联网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领域已开展了一系列物联网试点和示范项目,在电网、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
智能电网将实现信息流、电力流、业务流三流合一,其中信息的流动必须依托于透彻的信息感知、可靠的数据传输、健全的网络架构及海量信息的智能管理等技术。物联网所具备的全面感知与协同处理能力,可以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分析、预警及灾害防范能力。
国家电网公司物联网示范应用建设,自去年起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和国网宁夏电力公司试点,涵盖变电、配电、机房管理等方面。公司信息通信工作部以智能电网建设为契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网,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视频监控系统助力物联网迅速成长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输变电企业内各类主要设备的运行和人员的操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变电企业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从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到遥视,不断地提高生产自动化的水平。通过变电站安防及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巡视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人员的操作情况,实时获得现场的报警信息,通过录像记录对事故情况进行追忆。
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电力系统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智能化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是电力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综合管理和安全管理是电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安防视频监控技术在电力行业很早就得到了应用,其主要原因是输电网中变电站地理位置较分散,在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内星罗棋布,迫切需要联网视频监控。利用电力2M专用通信线路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视频监控组网,早期的变电站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又可称为: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遥视系统)。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变电站遥视系统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视频监控应用,将变电站周界防范、环境监控、灯光控制、门禁控制、消防联动等应用一体化整合,按照智能变电站发展趋势,向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不断演进发展。
智能电网安防及视频监控系统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处于快速成长期,将其应用到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领域,利用高清晰度视频图像对电网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分析,实现在线远程监视及监护,对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成智慧城市重要推手
智能电网是城市实现清洁能源接入、节能减排、信息基础等设施建设,也是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刘建明在会上指出,智能电网对智慧城市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第一,经济。智能电网加速现有产业的节能转型,创造新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第二,能源。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技术,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第三,信息。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能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更助推“三网融合”,打造城市公共网络平台。第四,环境保护。智能电网的建立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智能电网是城市智能化主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客观需要的能源载体。智能电网不仅能确保城市用电安全可靠、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构建城市神经系统、提升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更能在城市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智能电网推进家居智能化应用
智能电网无疑是未来整体电力系统的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它的建设推广,将促进家居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智能家居的应用普及。
美国2008年就出现了智能电网城市,并于2013年在佛罗里达州建起首个大规模智能电网;德国“E-Energy”计划总投资一亿4千万欧元,2009年至2012年在6个地点进行智能电网实证实验;日本计划在2030年全部普及智能电网;我国国网公司规划,在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不久的将来,这一趋势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更智能、更环保的智慧生活模式即将开启。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的工作,前端的智能电表安装很快,但后端数据整合还远跟不上。此外,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调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自“十二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一体化调度运行体系,要求信息通信的运行监控、故障处理、调度指挥实现“大融合”,这对电力通信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2012年2月14日我国正式出台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圈定了重点发展的九大应用,包括产业类的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环保,以及民生类的智能电网、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
如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地智能小区/楼宇的建设,小区/楼宇是城市中聚众居住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智能用电的最终端。智能小区除满足基本生活功能外,还要考虑安全、健康、节能、便利、舒适五大要素,随着智能电表和用电采集系统的普及,能够使居民家中与电相关的生活体验变得更加便捷。
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实际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种大米的刘强东和养猪的丁磊,这次志同道合地走到了一起。
上周,腾讯旗下的易迅网宣布将在PC网页版、Android及iOS手机客户端全面支持微信支付。昨日,其竞争对手京东作出反击——京东发布内部邮件称:为了保护公司信息安全,所有员工在交流业务时,只能选择易信作为唯一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不允许再使用其他的移动通讯工具。
对此,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表示,京东投奔易信,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他甚至建议,更晚进入移动IM领域的网易,可将量身定制的企业版易信作为挑战或者超越微信的一个突破口。
京东“封杀”微信
在昨日获得的京东内部邮件上看到:所有京东公司员工在利用移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工作相关的业务交流时,统一使用易信,不允许再使用其他移动即时通讯工具。邮件还要求员工严格遵守。
京东解释称,此举是“为更好地保护公司、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安全”。邮件还表示,京东有3万员工、近4万合作伙伴、上亿用户,每天的订单交易量在百万量级,每天都传递着大量的业务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京东自身、用户、供应商和卖家都非常重要。
早在今年6月,另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也曾在公司内部下达过类似通知,要求员工使用阿里自己的通讯产品进行业务交流和资料传输。而此举原因同样是保护公司信息。
相关资料显示,易信是网易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从8月19日上线开始,易信称24小时用户数突破100万,目前易信对外宣称用户已经达到了500万。
京东是第一家公开表态“投奔”易信的大互联网公司,而丁磊和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的私交也比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19日发布会当天,原本刘强东被丁磊邀请出席该发布会,后因个人原因派去给丁磊捧场的是京东CMO蓝烨。
对于京东主动“靠拢”易信,业内也是联想翩翩。有人认为,不排除未来丁磊会拉拢更多互联网企业,以信息安全、垄断为由来狙击微信,甚至将企业版易信作为突破口,从微信手里抢用户。
移动支付竞争加剧
“易迅在价格、物流等这些传统领域与京东血拼之后,移动端的竞争也在加剧。”互联网专家曹悦平对此表示,京东“封杀”微信的背后,更多的是对易迅接入微信支付的反击。
就在上周,8月16日,易迅在PC网页、手机客户端上线了微信支付功能。这也意味着用户在易迅PC和手机客户端下单流程中,支付方式中新增了微信支付的选项。
来自易迅内部的数据显示,上线当日,就有几百单订单通过微信支付完成。而手机端选择微信支付的用户比例更高,其中在iOS手机客户端上微信支付的订单占比已经接近手机端下单总量的20%。
易迅内部一高管表示,近期易迅还将进一步接入微信界面,推出在微信场景下的下单、支付闭环购物功能。消费者可通过微信进入易迅,完全在微信界面中完成易迅购物和支付。
曹悦平认为,一旦微信支付上线打通支付闭环,将成为微信商业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腾讯电商提供了一个填补移动端闭环“短板”及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这或许才是京东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