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构建真正的“大平安”系统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就要分析一下监控平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就以往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来说,普遍采取的是各市、县、区乃至各单位、小区自主建设的方式。这种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各地采用的视频监控系统来自不同的厂商,采用的技术架构与标准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既包括设备的控制信令,也包括视频图像的编码与图像的存储方式等。例如视频编码可以采取MPEG2、MPEG4、H.264等格式,存储也可以采取NAS、DVR、IP SAN等不同方式。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由于各子系统独立建设,采用不同的实现技术和标准,导致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而图像存储分散,存储格式不统一,使得系统间图像共享困难,数据无法实现综合利用;多种平台共存、各自为政现状带来的互通复杂问题,不仅无法实现有效统一的管理,更迫使技术人员必须同时面对多种平台、技术制式、编码方式、设备型号,加大了管理维护的复杂程度。
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上。对于地市一级的公安管理部门来说,从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不仅要依靠平安工程项目范畴内的视频监控资源,充分利用其它公安内部乃至外部社会自建的视频资源,才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例如交警部门建设的道路监控系统、电信运营商建设的“全球眼”等系统、重点单位或小区自建的监控系统等等,都是很好的外部资源。问题就是,这些系统往往依托监控物理专网或者运营商网络,都处于公安内网之外,互相之间并未连通,且各平台间无统一标准,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而从省一级公安厅的角度来看,各地市视频监控平台缺乏统一标准,更是造成全省视频监控资源横向跨区域共享“困局”的主要原因。即使各地市监控平台都基于公安内网建设,由于缺少统一的互通标准,还是无法实现全省监控图像的共享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