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量
人流量即用户数量,它直接决定了登录时及使用时所占用的时间。如果应用在一般安全要求的办公室,规模在几十到几百人之间,那么指纹应当是较好的选择。如果要将其应用在数千甚至是数万人的地方,那么识别速度则是需要予以认真考虑的因素。识别速度既和识别方式有关,如指纹、掌型、虹膜、脸型识别所需要的时间,就有不小的差别。同时,还受到模板大小的影响,如在处理技术相当的前提下,模板小的识别技术在识别速度上有其先天的优势,因此更适合用在人流量大的场合。
安全程度
相对而言,虹膜识别的安全程度很高。而就广泛采用的指纹识别技术而言,则采用电容式的要比光学扫描式的安全性要更好,因为采用复制的指模是无法欺骗电容式指纹头的。当然,由于手指和识别芯片直接接触,在冬天时候尤其是北方地区,人体所带的静电会有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因而良好的接地非常重要。
至于是采用1∶1还是1∶N的识别方式,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来定。人流量较少时(比如100以内),可以采用1∶1的方式;人流量大的时候则以采用1∶N的方式更恰当。人们一般认为1∶1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实际上在应用这种工作模式时,为了保证有更高的安全性即降低认假率(FAR),很可能会导致拒真率(FRR)的大幅度提高,从而降低实用性和拉长了识别时间。而1∶N的方式,在大流量场所则有其独到的安全性。在美国国土安全总统指示即HSPD 12 所制定的联邦信息处置标准FIPS-201中,强调了生物识别对联邦雇员及承包商的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人员的生物特征,存放在一张需要随身携带的智能卡中,比对时先输入一个ID号,然后通过比对,存放在卡中的模板和现场采集的特征来决定是否给予通行权。使用时稍显繁琐,但是这种方式结合了“Something he knows即ID号”,“Something he has即卡” 和“Something that is part of him即生物特征”这三种关键元素。并且,规定了生物特征的读取必须采用接触式,从而既提升了安全程度,又适当兼顾了隐私保护。
使用环境
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跨度,工作性质(办公室工作人员和重体力劳动人员的指纹完整性差别巨大),环境的清洁程度,对高精度的生物识别设备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如果要使用在有可燃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则识别设备还需要有专门的MA或KY认证。这种安装方式会导致大量灰尘进入设备内,并弄脏精密的取像设备,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识别故障。
接地
系统可靠性不仅取决于设备,也取决于环境和施工状况。其中,设备的接地,是一个其重要性经常被提及,但在实施时又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接地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
对于网络中含有多个设备的系统,在设备之间会有一系列用牵手方式连接设备的电缆,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屏蔽层都应该仅在一端进行接地连接。具体使用哪端进行连接并没有多大关系。图1是这种接地方法的一个例子。
所有的设备都连接到同一个地线。每个屏蔽层接地都仅连接到一个设备,这样他们就被分隔开,不能形成接地回路。
如果系统中的电源为浮接电源,那么还有第二种建立地线参考的方法,即使用RS-485电缆中的地线来为通讯信号建立一个公共参考电压。这根电缆要连接到数据转换器电压的负极,或中央计算机系统中RS-232端口的地线。然后,该电缆要在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后面与其一个接地端连接(见图2)。
如果设备没有可用的地线,那么上述方法将是唯一可能进行接地的方式。或者即使有地线可用,但由于建筑物的电源线和其它环境的不同,这种方法可能也会优于前面提到的方法,因为它为建筑物电源线的每个独立的设备都建立了接地连接。使用这种连接时,建筑物之间或一个很大的建筑物中不同地点间地线的变化(可能因为电梯马达或其它大额定电流的机器引起的),将不会对网络通讯产生影响。
然而,使用这种方法,电源必须被真正浮接,即没有任何隐藏的线路返回到变压器的高压端或返回到地线。由于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任何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总有一些寄生电容),所以同前面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可能对电源线高压端的高频率瞬时电压更为敏感。
模板管理
对大批人员的生物特征采集费时费力,谁也不愿意三天两头去更新或重新采集生物特征。因此,模板管理的方便性和系统能否对模板进行自动更新,以及定时备份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模板管理需要用厂家提供的程序来做。有些生物识别设备可以自动对保存在系统中的模板做自动更新,减少了后期的工作量,同时又保证系统中保存的都是最新的生物特征信息。
有些门禁系统已经整合了某些生物特征的模板管理功能,可以部分替代专用管理程序,在生物识别设备和门禁系统结合使用时较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