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来年,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过股份融资、公路经营权转让,以及BOT(特许权方式)等形式为工程建设筹集了几百亿的建设资金,特别是BOT形式更是打开了外资和国内民间资金进入高速公路项目的渠道。越来越多国内民营资本之所以愿意进入这个市场,原因归结于高速公路属于国家政府扶持的项目、风险小、回报高,因此部分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纷纷选择投资高速公路。
另外据报导,从2003年下半年起,一些非公路类的上市公司也加入到投资高速公路的热潮中来。例如,2003年10月葛洲坝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参与内蒙古阿荣旗至深圳、国家重点公路湖北省北段项目的投资前期准备工作的议案,该项目估计总投资额约为51.3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葛洲坝继投资湖北荆襄高速公路后对高速公路项目的又一次大规模投入。
资金投入的加大,为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关人士表示,过往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高速公路业主一般对于直接关系到营运收入的收费系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对与公路营运收入关系不大的监控系统则不够重视,即使安装了监视系统也多用于收费监控,其它项目则是预留空间,分批投资和施工。面对目前资金来源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把营运安全和服务质量放在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一位,建立起区域性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
路网建设带动联网监控需求
从1988年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开始,经过15年的发展,至2002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的里程数达到2.52万公里(不含港澳台),跃居全球第二,2003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更延伸到2.98万公里,其中,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走在了全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前列。
虽然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目前80%以上的高速公路处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密度较大,随着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这些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日趋复杂,路面超载、超速、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广深高速公路为例,2003年11月公路监测部门测得其断面车流量为3000辆/小时,其中又以私家车的增长较为明显。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顺畅,成为高速公路提高营运服务质量的首要任务,视频监控从原来的各路分管模式向联网监控的方向发展,而且,道路监控和收费监控进行集中管理、远程监控功能都成为大势所趋。
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的机电工程负责人许友发表示,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数的增加,车流量加大,使得联网监控系统也将朝着实用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工程商来说,利用联网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手段,来构建基于高速公路的路、警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将会成为未来监控系统开发的新热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的集成水平也较不平均,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Ⅰ类系统集成在全路段上分布有足够的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CCTV系统等,具有较完善的信息采集手段,使用成熟的信息显示和处理系统,对交通异常能够自动判断,具有畅通的指令发布渠道,分布有足够的可变限速情报板,能及时发布路况信息、气象信息和交通疏导信息等;
•Ⅱ类系统集成在所有互通立交、隧道和特大桥等特殊路段上分布有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CCTV系统、可变限速情报板等,具有较好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手段;
•Ⅲ类系统集成仅在重要互通立交区分布有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CCTV系统,在重点路段布设可变限速情报板等,具有基本的信息采集,以及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发布手段。
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在未来几年内平均每年2000多公里的发展速度,监控系统的铺盖率仍将持续上升,除此之外,面对区域性、省际,甚至全国性联网监控的蓝图,这些已有监控系统的高速公路在系统扩充、完善上也存在着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
浙江杭州中程科技有限公司的CTO陈志勤表示,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建设中,无论是垂直应用系统的整合或水平技术的整合(尤其是后者),都将可能为中国交通管理带来全球化的商机,垂直应用领域是指道路监控系统与110/120/119等专门的报警中心联合,建立全面的应急指挥中心的解决方案,另外还包括区域业务或道路级别的整合;至于水平技术则包括车载交通管理手段的一体化、导航系统、车辆检测、违章抓拍、移动视讯传输等一体化问题。
另一方面不得不看到的是,在目前高速公路的联网监控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发展的障碍,安徽高速公路总公司的许友发认为,现阶段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监控系统不能与之联网,因而在日常交通管理上限制了监控系统的功能,而且监控系统的外场设备,如可变情报板等的分布多少,并不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行,这也直接影响了信息采集的可靠性,此外,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尚未形成,当出现道路堵塞时,监控系统的疏导功能难以发挥,同样制约了现在联网监控系统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交通与公安部门在管理机制上加强协调与配合。
产品国产化进程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逐年下滑,如何在工程设备和主要材料上控制造价水平,是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环节,毕竟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80%集中在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调试上。为了降低工程设备的投资成本,各工程集成商凭借着他们对高速公路应用领域的熟悉,也纷纷加入到产品生产者的行列中,在一些非标设备上寻求突破口,例如,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出系列紧急电话产品等、亿阳集团也开发出车道控制器、费额显示器等。
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员吴佑权介绍道,2003年9月开通的贯穿山西南北、全长666公里的大运高速公路采用的就是新粤开发的组合式收费技术,可兼容ETC(不停车收费)和MTC(人工收费),关键设备--天线和电子标签皆属于自主研制开发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国产化。
此外,目前高速公路的监控项目在一些主要的大型设备上仍以国外进口品牌为主,特别是气象检测仪等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国外产品。虽然有部分工程商反映,国内的某些产品在质量性能上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当前设备的采购上还存在着许多人为的主观因素,但就总体来说,高速公路监控设备的国产化仍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也可以为工程项目赢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中程科技的陈志勤也强调到,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应用各种检验手段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开发初期也需要将维护性和扩展性思维加入到产品的功能中,相信中国自有品牌的产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稳定性的考验后,某些相关产品将凭借着价格优势和国内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