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康威视在投资者调研会议上,就证券调研机构提出的供应链、涨价及AI业务的相关规划等热门问题方面作出解答,问答情况如下:
Q:上半年整个供应链的缺货都比较明显,这种状态公司预期大概会持续多长时间?
A:过去许多年的时间里,半导体产业链的盈利能力是比较一般的,在比较严酷的生存状态下,许多玩家对自己的产业投资并不积极,领先玩家更注重在先进制程的投资,所以成熟制程的供给一直是紧平衡。现在的供不应求是要一个相对较长的产业调整过程才能有所缓解的,看起来时间不会很短。而近两三年发生的中美科技战、新冠疫情,又导致半导体供给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调节。同时,各个行业对半导体的需求增长非常快。若干的影响因素爆发在现在的时点上,现在看半导体的产能瓶颈还是明显的,尽管资本都往这个产业在投入,但总体来说不是几个月就能见效的。
今年下半年交付紧张的局面还会持续,甚至明年也可能延续现在的局面,这是我们的判断。公司要做的是和供应链的伙伴密切合作,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也凭借公司比较大的需求量作为基础,以我们的高库存和比较强的支付能力作为保障,在产业链中保持相对优势。目前看,虽然元器件的齐套性总是挑战,但公司的供应链保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做的不错。
Q:过去几年中看到 AI 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算法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了,那么对 AI 的应用来说接下来三年是不是会有个加速增长的过程?
A: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在我们基于感知来做 AI 应用的方向上,技术基础确实是更加成熟了,公司也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布局,把各类场景的算法融入到大量的软件平台、硬件之中,算法训练的部分也平台化了,在实践中还有大量帮助 AI 工程化落地的工具和流程。
从应用的角度说,的确看到行业出现了很多变化,包括用户需求的变化,也看到了基础的变化带来的众多影响,对海康来说肯定是机会。
如果看市场端的变化,我们预期未来几年的变化将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逆全球化的趋势、上游供给侧的变革,也包括国家引导政策上的转变,会带来很多产业的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几年,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硬科技公司,靠技术创新发展的公司来说,应该有更好的机遇。
Q:公司的 AI 能力之前主要是在感知上,现在认识方向上在加强,未来是不是转向到有推理能力?做推理的业务,数据是从哪里来?
A:我们把 AI 分为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在 AI 应用的初期,应用主要面向感知智能。后来基于知识图谱、图数据库、图挖掘技术,走向认知智能,由此来做推理,来找各种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他们背后的逻辑。这就我们的 AI 能力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不过也要知道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可能相当于智力水平 2-3 岁的小孩子,要一步到位解决很多问题是做不到的,但小步快跑、持续改进是我们可以做的,所以这条赛道可以持续做下去,做很久。做认知智能的服务,数据是属于客户的,我们不拥有这些数据,例如帮助银行做风控,这些账户信息都在银行手中,我们提供一个开放平台,客户按照这套平台来构建知识图谱,构建数据库,于是获得数据挖掘的能力,这样海康就将能力赋能给客户,我们还是工具和能力的提供者。
Q:公司在人力方面的投入有没有一个规划?未来是准备维持中低增速的人员增长,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快投入?
A:2016-2018 的几年我们在人员上的投入比较大,之后逐渐降速。由于疫情的影响,去年是我们在人员投入很谨慎。未来人员招聘我们会量入为出。一方面提升公司整体的效率,让现有资源的配合联动更合理,这是我们会持续做的;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未来三年是发展的机遇期,发展对公司来说始终是第一要务,看到该投的方向,我们还会继续加大人员的投入。因为投入和产出本身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把握的一个平衡点,我们会比较仔细的审视业务,做一个均衡的处理。
Q:目前上游物料成本在涨价,整条产业链上也都在做一定的价格调整,那么对接下来毛利率应该如何展望?谢谢。
A: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和往期比较,总体来说虽然有压力,但是公司还是做了比较好的控制和平衡。当然今年毛利率不能跟去年同期比,因为去年热成像产品销售很多,对应的毛利非常高,去年下半年就已经逐渐恢复正常。目前产业链上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是对产品涨价我们非常慎重。从成立至今将近 20 年的时间,海康的产品几乎没有涨过价,我们不习惯,下游客户也不习惯。今年上游全线都在涨,原材料方面包括金属、芯片等等,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抗衡大趋势的变化,所以我们也涨了一点,但我们没有涨到位。除非现在材料已经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否则我们的涨价还是落后于原材料的波动。从目前我们的经营环境来讲,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保障供给,价格上的竞争不是市场的焦点,所以虽然整条产业链上价格波动在持续,但我们还是希望能保证一个相对合理的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