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步应用在各行各业,即便是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场地,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常常被企业及学者提及,对于他们来说,人工智能是世界科技未来发展无法避免的话题。
而在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也在近期不断引发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云从在7月20日顺利过会,并在8月4日提交注册;云天励飞在8月6日也顺利过会。
面对AI企业IPO进程的顺利,业内人士纷纷表示“AI企业的顺利IPO,将为我国AI企业的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也仅仅是资本圈的狂欢。
AI的“今生”
在谈到AI,不得不说安防。
作为人工智能落地最早的行业之一,海康威视在2013年8月就基于“微智能,大智慧”的理念,推出了业界首款Smart IPC,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智能摄像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华、科达、宇视等国内安防企业纷纷推出相关智能摄像机。
但刚落地的智能摄像机并不“智能”——笔者在2015年专访科达某高层时,对方曾说到AI在安防落地初期,由于过于夸张的描述,加上实际场景应用表现不佳,从而导致智能摄像机一度被用户称之为“安防产业的骗局”。
然而,安防企业并未因为用户的否认而停止对AI的发展,在2014年,海康、大华、宇视等企业纷纷提出了“Smart 2.0”的概念。而值得注意的是,在“Smart 2.0”概念被集体提出时,其核心内容依然被国外企业掌控,国内安防企业通常是搭载相关的芯片,从而从普通摄像机“进化”为智能摄像机。
在这一阶段,旷视、商汤等算法企业,也在痛苦的“煎熬”——AI这一技术并未被其他人所接受,而由于硬件的限制、算法的薄弱,AI也未让企业实现直接的改变。
而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的围棋之战。
围棋之战,让AI成为风口的“猪”
2016年3月,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并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面对这一战绩,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不以为然,并发微博表示:就算阿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
而在2017年5月的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柯洁与AlphaGo正式正式对决,最终AlphaGo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面对本次比赛,柯洁坦言:自己这辈子是没有希望打败AI。同时在之后的节目中也表示说道:“之前我经常会用远程服务器跟AI进行对决,但是其实也是下100盘输100盘,下1000盘也输1000盘。”
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何会选择让AI去下围棋——就目前来说,现代围棋(与中国围棋略为不同)的复杂程度极高,被称为“最复杂的智力游戏之一”,而评价一个棋手的实力,就是他的计算能力:一个普通棋手或许能看到未来几步,但实力强悍的棋手却能分析出之后的更多走法。
为此,AlphaGo拥有两个“大脑”:Move Picker和Position Evaluator。
Move Picker是AlphaGo的第一个神经网络大脑,其可以分析每一个合法下一步的最佳概率,从而选择落子点;而Position Evaluator则通过整体局面判断,从而辅助Move Picker。
为了训练AlphaGo,让其从“不懂”围棋到棋艺“高手”,DeepMind不仅让其与人类下棋,同时还让其与自己、与其他机器人下棋,这也让AlphaGo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围棋大师”。
据2016年7月18日世界职业围棋排名网站GoRatings公布最新世界排名,谷歌旗下DeepMind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以3612分,超越3608分的柯洁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DeepMind的这一做法,成功地让世界人民看到了AI的无限可能,并重新认识了AI。也正是如此,资本市场开始了疯狂投资——AI企业成为最佳的投资对象,而商汤、旷视、云从等企业,也成为投资界的“香饽饽”。
来自“智能化”的进击
然而,人工智能在资本的助推下,并未实现规模化的应用——虽然资本全面进军人工智能企业,但技术的落地并非是资本,而是用户市场。
对于用户来说,其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还停留在“幻想”阶段,具体的如应用、场景等问题并未解决。为了推动技术落地,AI企业把目光对准了安防——前文也提到,安防市场是人工智能的首批落地场景。
这也就是为何AI企业扎堆进入安防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有企业高层也曾提出人工智能进入安防的另外两个原因:
1、国内安防市场也恰巧处于变革中;监控设备从模拟走向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也让AI算法能更好地嵌入其中,从而推动安防走向智能化;
2、安防市场足够大:虽然每年有相关的安防市场规模报告,但随着国内安防技术的革新,以及“雪亮城市”等政策的支持,国内安防市场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这让每一个参与的AI企业,均能依靠安防这一市场存活。
但智能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价格”成为最大的拦路虎。
在AI算法普及时,大部分是后端智能化,但这一结构直接增加整体系统的成本。为了减少成本支出,部分企业提出了“前端智能化”的理念,并表示,“通过前端智能化,能有效降低后端运算压力、加快摄像机运算速度等优势”。为此,“前端智能化”的模式销售得到高速发展——在实际项目中,并不是每一款摄像机都必须采用智能摄像机。
但对于AI企业来说,这一方式并不能称为最终解决方案——随着参与企业的增加,价格战成为无法逃避的一环。
如何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不同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玩法”。
1、部分企业提出了“智能盒子”,这一模块化产品,能直接把摄像机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从而使传统的摄像机直接“升级”为智能摄像机,这一模式的优势主要是价格极低,劣势则是存储数据相对有限;
2、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建立类似Steam、Store APP等平台,让网友自行提供AI算法,一旦被企业下载并付费应用,平台与开发者均可获利。这一方式能有效降低平台企业的开发成本,并吸引个人或企业开发者积极提供AI算法。
也正是因为这些方式,让AI企业能以更快的方式,以安防为起点,辐射到其他行业。
上市,AI企业的“新战场”
而随着AI企业的发展,上市,也成为他们的新战场——AI从最初的“空想”到泡沫,再到落地,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不具备实力及能力的企业纷纷退出这一市场,而部分企业则依靠融资,成为最终的生存者。
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上市,才是最后的归属——正如同《平凡的荣耀》里投资者所表示的: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被投资企业成功上市,然后投资者可以选择套现离开;或继续持有股份,享受企业分红。
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也成为第一个申请上市的企业——旷视在2019年选择在香港上市,但随后一直表示“港股上市计划并未终止”。一直到2021年5月28日,旷视才明确表示其2019年的港股上市计划已经终止。
而在中国大陆股市市场,AI企业纷纷提交招股说明书:
2020年11月4日,依图提交招股说明书;
2020年12月3日,云从提交招股说明书;
2020年12月8日,云天励飞提交招股说明书;
2021年3月12日,旷视提交招股说明书;
2021年6月22日,格灵深瞳提交招股说明书。
在这一连串上市的同时,各企业PR纷纷加强了对舆论的监控,对于他们来说,上市意味着新的开始,而新的战场,从舆论开始。
盈利,AI企业的最大难题
如果对AI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进行查看,不难发现共同问题——亏损。
依图三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超72亿元;
云从三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超25亿元;
云天励飞三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6亿元;
旷视三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42亿元;
格灵深瞳三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5.7亿元。
其中,云从的IPO步伐最快——2020年12月3日,云从提交招股说明书;2021年7月20日,云从首发通过;2021年8月4日提交注册。面对云从IPO进程的顺利,媒体纷纷称其为“AI第一股”。
殊不知,早在2019年7月,虹软便率先在科创板上市,与云从相似的是其也是以AI视觉为核心的企业,但与“四小龙”不同的是,它从未出现在AI独角兽、AI融资等舆论中,而是默默地成为小米、华为等手机的AI视觉供应商,而且在上市之际取得营收4.58亿元,净利1.57亿元的佳绩。
但就目前上市的AI企业招股说明书而言,并未有一家企业实现盈利。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盈利问题方面,云从科技预计盈利时间点将会在2025年——根据披露文件显示: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公司进行测算假设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基于此测算,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5年。
其他AI企业并未给予盈利节点预测。
没有“今天”的AI企业
AI企业的先发优势无疑在今天已经差不多零落殆尽,相关投资人告诉笔者,羯鼓不须催太甚,AI企业拥有过昨天,也拥有明天,但唯独没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