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首座曲梁斜拱人行桥——海心桥正式建成开通,其坐落在广州中轴线上,大桥主拱跨198米,高56米,桥面最大宽度15米,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斜拱曲梁人行桥!
更值得一提的是,海心桥也是广州首个以智慧桥梁理念设计、引入智慧桥梁系统的人行桥。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团队充分结合BIM、5G、数字化等现代新技术,使海心桥坚固且具备安全监测、人脸及行为识别等功能,带来更好的观景体验。
海心桥的建成科技含量满满,是城市的交通纽带,打破了传统大桥单一的通行功能,同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为广州增添了一个视觉超强的新地标。这不,刚一开通便吸引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驻足打卡。
智能建造+数字化施工为智慧桥梁降本增效
泱泱大国下,桥梁从古至今都为人们的出行、交通、交流带来更多便利性,也是支撑起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新基建,智慧城市的逐步推进,既有的桥梁在一系列智慧建设中显得疲惫不已。老旧桥梁存在信息数据残缺不全,难以实现统一化管理;安全隐患丛生,运维的成本与难度大等痛点。
如何打通数据壁垒,为桥梁管理和交通安全保驾护航,从广州智慧桥梁——海心桥的建设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智慧建造借助物联网技术,抓取并集成建设、施工、监理、监控所需的数据,依据规范标准,形成进度、安全、成本为一体的可控系统,运用BIM技术3维建模将建筑与周边建筑群的整体视觉效果进行模拟,输出建筑建成的模拟视觉效果、使用性能,预测人们的使用感受。
海心桥最大的特色是弧形结构,采用大跨度曲梁空间拱组合体系和拱肋外倾设计,桥体为三维曲面造型,具有‘曲、斜、难、大、高’的特点,对结构计算、精度控制的要求极高,是建筑中的大挑战之一。桥梁拱肋约由13000块形状、尺寸均不相同的构件组成。建造过程中,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和BIM技术,将梁拱在出厂前进行实体预拼装。采用支架法,并利用三维成像系统确保空间位置的精准对位,确保每一节段间的完美匹配。
海心桥建设打造了中国桥梁的新名片,仅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整桥的建设。通过结合BIM、物联网等技术,能尽量减少数据实际误差,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城市规划落实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智能建造和数字化施工也是当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
智能技术+智能设备提高桥梁整体智能化水平
智能建造在项目打造上发力,在实际场景中,智能终端的落地更能让民众切实感受桥梁的智能化水平。
海心桥上加装智能显示屏,搭载视像识别系统,可对人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科学调度和人员的合理安排;以先进的视像识别技术,精准识别桥上行人的行为,当出现拥挤或其他危险情况时,及时做出预警和管控。
除了能显示实时的人流外、智能显示屏还能向游客展示风速和天气状况,提供旅游信息、智慧导览以及科普教育等服务。
通过在桥南北岸设立数字化双控制中心,可实现远程控制,具有应急预警疏散、日常广播、喊话寻呼等功能,双管齐下,保障突发情况下设备也能稳定运行;在桥面西侧设置智能感应装置,航标灯可通过太阳能雨棚进行供电,而雨棚的排水设计可满足部分花池的灌溉用水。
智能技术的运用,使桥梁成为人行桥梁生态可持续的典范。
从整体上看,一方面,海心桥以建筑技术攻关,构建起桥梁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把握建设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可控度;另一方面,基于物联网平台实现了智能运用,提供互联化管理。广州海心桥的建设,以智慧定义,展现了智能化时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智慧桥梁解决方案。
国家政策红利从智慧桥梁看智慧城市发展
2020年“新基建”的号角吹响,5G、人工智能、大数据……各类新型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作为规模最大的“融合基础设施”也迎来巨大风口。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城市智能化进程滚滚而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新一轮变革。其中,关于智慧桥梁建设的呼声持续高涨,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桥梁系统的智慧化建设。
2015年以“中国桥梁技术发展战略”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便提出建议,应实施以重点专项“智慧桥梁”为主题的“中国桥梁2025”科技计划,组建中国桥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提升我国桥梁的建养水平。
2013年国家发布了《G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至今政府部门已持续在智慧桥梁领域出台了多项相关标准与规范。随着“一批批新城建”城市的落地,智慧桥梁建设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成为城市间争相的细分赛道。
总结
“智慧城市”是时下城市管理领域的热词,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智慧建设不断深化推进有助于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赋能,缓解“大城市病”。同时智慧桥梁建设为信息革命,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设备提供广阔的落地场景。在智慧桥梁或将为智慧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海心桥将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科技感相融合,体现出广州的多面性与极强的包容性。
目前,在大桥刚开通阶段将实施安检,游客来访前需在网上进行预约,上桥需出示粤康码或穗康码绿码、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遵守人行桥管理规定,并配合现场安保人员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