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直击3.15乱象|谁在偷我的脸?谁偷了我的数据?

一年一度的“打假”大会果不其然又上了热搜,你被“假”了吗?
资讯频道文章B

  对于消费者来说,被誉为“社会照妖镜”的3.15晚会既是一次惊喜又是一次惊吓,“喜”于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一次次捍卫,“吓”于自己一次次陷入行业“骗局”,而今年的 3.15晚会,也亦是如此。

  在昨天以“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的3.15晚会上,聚焦了十大市场乱象,分别是: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内幕、英菲尼迪4S点要求车主签不平等协议、手表小病大修成行业通病。废弃钢筋黑色产业链、360搜索医药广告造假链条、河北养羊大县又见瘦肉精、UC浏览器涉及虚假广告造假、手机清理垃圾APP骗局、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机以及个人简历泄露。


  1、 谁在偷我的脸?

  晚会的第一个重拳出击的对象,指向了当下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

  央视记者在全国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包括科勒卫浴、宝马、江苏大剧院这样的知名企业和单位,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只要进入了这些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商店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

  笔者在这条“滥用人脸识别”的微博下发现了几条颇有涵义的评论:“大数据杀熟可能是要杀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出门逛街记得戴头盔”等等。这些看似调侃的小段子,却不得不引人深思。

  尽管关于人脸识别隐私安全屡屡被谈起,但这次的3.15晚会第一次将非法人脸采集问题暴露在大众面前。清华大学劳东燕教授曾经谈及,由于人脸识别的采集过程具有非接触性、隐蔽性等特点,即通过AI技术直接进行识别而无需被采集者主动提供,信息收集者可能会主观上忽略或者客观上无法达到法律要求的“知情同意”要求。也就是说,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擅自捕捉人脸并存储人脸信息的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处理生物识别信息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需要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更别说侵犯了人们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了。

  人脸信息产业黑色链、1.4亿张人脸图像泄露……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落地,越来越多的隐私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基于这种背景,人脸识别不仅成为了近两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地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规范人脸识别系统的使用。例如,深圳进行公共安全视频立法,拟禁止在隐私场所安装摄像头。

  但人脸识别摄像机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没有对错,只有背后的操控者才会犯错。在商户非法采集人脸信息之后,笔者还有一个比较好奇的问题?我们可以告他吗?出售人脸摄像机的企业也需要负责吗?

  不想让人脸识别技术沦为信息贩卖的帮凶,人脸识别相关法案急需出台了!

  2、 谁在偷我的数据?

  难道,大数据时代,我们就不配有隐私了吗?

  在晚会曝光的“个人简历泄露”问题中,被点名的智联招聘以及猎聘平台被爆大量简历流向黑市。记者调查发现,在智联招聘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同时,还有人在兜售智联招聘的企业账户,而犯罪分子则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再在QQ群中进行简历贩卖,如此一来,简历即进入了黑色产业链。

  较为讽刺的是,智联招聘一直对外宣称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而此次点名,可谓严重打脸。令人尴尬的是,尽管简历被卖,但你我依旧无法摆脱如此困境,毕竟,求职离不开求职平台。求职平台应该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严格保护好求职者的信息安全,而不口头宣扬而已。

  同时,晚会还曝光了“老年人手机清理垃圾APP骗局”。调查发现,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手机屏幕总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等标识,而按照这些标识的指引,老年人下载了更多软件,手机越用越慢。而令人细思恐极的是,这些App表面上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通过这些数据信息,APP将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被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

      抛开“老年人手机清理垃圾APP骗局”所涉及的个人隐私问题不谈, 老年人正在国家的各项支持下努力适应智能新技术,而各种APP骗局却也接踵而来。一边是蓬勃发展的智能新技术,一边是技术之下的种种骗局。什么时候,科技才会真正的善待老人呢?

   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野蛮发展的时代必须划上句号。而APP管制,也应当迫在眉睫。

  结语:

  业界对于3.15拥有一个非常固化的印象:3.15就是各企业的致歉日,考验的是各企业的公关能力。而从2012年“低价摄像头四大黑幕”曝光开始,个人信息隐私安全也成为了3.15晚会的关注焦点。

  面对3.15点名,尽管科勒已声明道歉并连夜拆除摄像;猎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也相继公开道歉,并成立相关安全小组彻查简历被不法分子非法售卖行为。但,已经泄露的人脸、简历等个人隐私,又该如何追回呢?各项信息安全及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升级,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告别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的骚扰短信和电话呢?

  大数据信息时代,请保护我我们的隐私!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