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镜头放大显示一株西红柿苗的黄色花朵,植物图片随即由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处理,以精确预测从开花到西红柿成熟、采摘、包装并送到超市需要多长时间。
这项技术以及这株西红柿苗,属于已有20年历史的美国Nature Fresh农场。Nature Fresh的IT主管Keith Bradley称,准确了解未来可销售的西红柿数量,能够简化销售团队的工作,并且直接提升盈利能力。
同样在Nature Fresh农场,温室里的西红柿生长在去除了果肉的椰壳温床上。这是一种无营养生长环境,使种植者可以完全控制作物吸取的养分。传感器对果实成熟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根据需要调节光照,以加快或减缓成熟速度。
这种先进的智慧农业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于是,Nature Fresh农场选用了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为其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支持。Bradley称,布设了2500多个节点的温室是未来农业的缩影。
这只是人工智能推动农业转型的一个例子。在全世界都必须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粮食之际,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一场新的农业变革。
1960年到2015年间,世界人口从30亿增至70亿,农业产量增加三倍。虽然以杀虫剂、肥料、农业机械为代表的技术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大一部分产量增加只是来自于耕地的增加——砍伐森林,把淡水引入田野、果园和稻田。现在,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例如,农作物害虫一直是令农户头疼的事。在人类发明农业近一万年以后的今天,蚱蜢、蝗虫和其他农作物害虫仍然在蚕食农户的利润,吞食本应用来养活人类的粮食。人工智能让农产品种植户有了对抗害虫的武器。
通过将新的卫星图像与同一地块五年期间的图像资料进行对比检查,人工智能算法检测到害虫已在该农场的另一个角落登陆。这个农户检查了那片区域,确认了警告的准确性,然后从几近成熟的玉米地里赶走了可能导致惨重代价的害虫。
从预测哪些农作物能带来最大回报到检测害虫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应对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到2050年,养活新增的20亿人口,即使气候变化扰乱生长季节,耕地变成沙漠,海水淹没曾经肥沃的三角洲。据联合国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们需要将粮食产量增加 50%。
英特尔Saffron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Gayle Sheppard表示:“农业即将迎来一场重大变革,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这个行业。农户将拥有充分利用每一英亩土地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