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2018 年工作建议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发展再次受到关注。
中央部委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人工智能”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自2017 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务院7 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提出三步走规划,科技部11 月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并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工信部12 月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 年1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宣布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并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此次“人工智能”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继续成为2018 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地方政府积极跟进,人工智能产业规划陆续出台。截至2018 年2 月底,全国范围内先后已有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南京、天津、苏州以及黑吉辽等在内至少15 个以上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印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文件,积极配合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从资金保障、政策引导等多方面给出明确的政策扶持措施。
监管层机构“特事特办”,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新技术主体加盟。继2 月26日新华社发文呼唤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 梦”之后,2 月底多家媒体报道,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四个新兴行业符合条件的“独角兽”可“即报即审”,而近日包括百度、网易等在内的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表示“若政策许可,会考虑回归A 股”。无论是“史前巨兽”的表态,还是 “独角兽”新贵的恩宠,都将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并可能带来新兴技术主体估值体系的再思考。
自上而下政策层面的推动将是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的最大红利。当前国内外主要机构在AI 领域,从技术到应用都没有足够清晰成熟可借鉴的模式,基本都处于无人区探索,在AI 发展的初期必然是B 端的生意,格局仍未定。国内政府层面集中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底层基础研究的进展和平台资源的搭建,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相关产业的成长乃至逐渐成熟,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既是制度的优势,也是最大的红利。即便短期内略显泡沫,但不改长期价值和趋势,细分领域龙头型公司将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