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启动,到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着力点,一直牢牢占据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然而纵观全国各级医院,电子病历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HIMSS7级的医院目前国内还没有,达到HIMSS6级的医院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长安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四家,达到HIMSS5级的不到20家,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处在2、3级水平。
应用水平的巨大差异也映射出了电子病历市场上产品的千差万别,根据需求不同,电子病历产品的售价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而在本就差异化明显的市场上,由于新入行的竞争者为争得一席之地,不惜“亏本赚吆喝”,几万元的电子病历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内电子病历市场行情。
电子病历产品报价分级模式
@tidane介绍,近几年电子病历产品的价格从20W、200W到400W不等,有普通的、非机构化的和全机构化的。
普通的电子病历就是简单的替换过去的纸质比例,再附加一些各个科室各种疾病的通用模板,同时具备从医嘱或其他信息自动生成电子病历格式的功能,支持简单的打印或续打功能,大部分内容还是需要医生手工录入的,价格几十万左右。若只是为了摆脱手工的电子病历,使用这个也就足够了,对内达到管理要求,对外也有面子。
专业的电子病历供应室一般都推崇自己的产品为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最终售价一般不低于100W。也是病历模板化,和普通电子病历区别甚远,甚至做到了电子病历无需手工输入的地步。如通过对一种疾病的分析,将病历内容拆成各个单元,由医生选择内容即可(句—词组—词—字(单元)),有点临床路径的感觉。对于公司人员技术要求倒不是特别强,需要特别熟悉相关的临床知识,才能为医院制作详细的模板,实施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收集、整理和修改模板的工作上。如果医院能做到这一步,临床医生操作方便,同时所产生的数据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供科研数据挖掘分析用,也能卖不少钱哦。
一般大的HIS供应商做全套的模块,有电子病历系统主要是为了产品一体化,核心产品不在电子病历,但最近几年电子病历的火爆,这些供应商也会单独再开发一套从功能、界面和操作上更加优秀的电子病历。
@黄金岁悦 介绍说,目前各电子病历厂家产品开价不同,首先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分级:
1、医院规模报价(医院等级)
2、床位数报价(每100床位)
3、区数报价(病区)
4、点数报价(医生站数)
5、一揽子报价(功能一次报)
其次,独立版本报价高,几十万、上百万到200万不等;综合系统(电子病历和HIS\LIS\PACS联保)报价低一些;
再次,功能区是否全面?是否带医嘱、路径、质控、知识库……?
最后,质控也要看做到什么程度,有系统自动质控和质控医师对病历的质控,特别是系统自动质控,也要看监控到那些点,比如入院时间这个点就很重要,入院记录和首程,查房记录等都要根据他来监控。当然光是个书写功能的话就几万块钱,10万封顶!
电子病历产品报价案例分析
大型三甲医院:综合系统报价全功能(EMR 60万),独立报价(一揽子报价)全功能小于百万;
华南地区正规三甲医院,比较完整的电子病历(全结构化),报价180-220W的样子,含1年免费维护,含接口开发,不包硬件,不包电子签名;
大型三甲医院1500人用电子签名220元/人,授权十年,升级维护费为合同金额的10%,二次开发、实施、培训费用为1500元/人/天;
电子病历(全结构)全部功能,单版本——最高报价400W,最低60W,性价比较好的在120W,估计中标价:100W_90W;
电子病历(全结构)全部功能,综合版本——全信息系统报价450W,电子病历占60W,性价比较好的在420,估计中标价:400W_420W;
@wuhongfei80提到,做过一家山东地区的二甲医院,电子病历80W;
@mssmyy也介绍说,单电子病历产品来说,一家二甲医院应该在120W-160W比较合理。
具体医院报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电子病历 约270万;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电子病历 约140万;
山东毓璜顶医院电子病历 约100万;
南京鼓楼医院电子病历 约300万。
商业“钓鱼”搅浑一池春水
@kaixinwl提到,重庆有几家小公司,他们的电子病历价格很低,才几万元,不是很好,主要目的是钓鱼。见过一个是8万元的结构化产品,有一些常用模板,其中一些模板需要自己维护。@医疗信息化说,管理员最害怕就是钓鱼工程。但是院方的预算又是有限的,所以此博弈受伤的一般是医院和管理员。
除此之外,电子病历免费软件的也充斥于市场之中,免费产品的存在无疑使一部分甲方质疑正规电子产品的价值。然而,免费产品对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医院信息化科室对于全院信息系统相当了解,可以合理规划、安排电子病历与各个接口的配合,因此,一般很少有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选择免费产品。
@医谷平台 评论说,软件行业早就归入服务行业了,很多厂家的产品报价都是看医院报的,收入高的就多报,收入少的就少报。其实我宁愿要产品不收钱的,服务费高都可以,这样主动权在我手上,用的不好,服务不好,我不用,不交钱就是了。这样对提高厂商的服务质量、态度和效率才是最有效的。
大家别认为大厂家顾及企业形象服务就会比较好,在中国这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达大大脱节的时期,只有把握实际的控制权才是最有效的。不信问问大家,是不是厂家越大的产品服务越大牌、效率也越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