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
关于经济增速
原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解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发展不仅包括GDP增长,还应当包括结构调整的推进、民生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丰富内涵。要真正实现这些,离不开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可以预见,明年各地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领域,会有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令人满意的进展。”
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
原文: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解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将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还意味着保持适当的赤字规模,有利于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的投资支出,有利于改善民生。货币政策之所以要稳健,是因为货币池子里的“水”已够多,再放会加大通胀风险,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情况下也不能收,必须坚持稳健。
关于粮食安全
原文: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原来提粮食自给,粮食包括谷物、豆类、薯类,“谷物基本自给”的提法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专家们普遍认为,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加大补贴力度。
关于产业结构
原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解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说,产能过剩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次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表明中央解决问题的决心。我认为,解决产能过剩可以从大的视野看待,从全球的角度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比如中国在中低端的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钢铁、氧化铝等产量过多。但这些产品对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是很需要的,如果能把他们输出到国外,既满足了国外的建筑行业需求,又能帮助中国消化产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关于地方债务:
原文:三、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解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仍然在总体可控的安全区间内,但要注意在局部地区和具体项目上做好风险防范,防止演化成全局性问题。应着力建设阳光融资的制度,用阳光债务置换和替代隐形负债。从长期看,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关于民生工作:
原文: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解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这些提法释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二是务实推动改革的作风。这将使人们增强改革的信心,也有利于凝聚改革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