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派警察,路边派城管”,这是多年来城市交通管理的常态。有了智能交通,这种常态将被彻底打破。
专家指出,首先,智能交通需要一张交通状态感知网络,这是智能交通的基础。通过这个网络,我们能了解交通的实际状况,从而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指挥。其次,智能交通需要一张交通控制网,这是使交通能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具体到道路交通,就是红绿灯的控制,不是控制一个路口的红绿灯,而是把整个区域的红绿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又比如对于航运来说,那就是航标灯,而对于火车来说,那就是行车信号和行车控制系统。最后,智能交通需要一个交通服务网络,包括交通本身的服务和交通信息服务。通过交通状况感知网络,我们可以形成交通全景信息,从而借助交通服务网络对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指挥、事件救援、运营监管、多式联运这些业务的支撑,使我们最终建立起现代交通信息物理系统。
依托这样的系统,我们在指挥中心就能看到和实际现场完全一致的情况,使得交通管理能够在更有效的技术支撑条件下实施。
据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张可介绍,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于2010年年底建成,其定位在四个“中心”——权威、全面、实时的交通数据中心,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中心,多种交通方式的运行协调中心,以及统一对外的综合交通信息发布中心,从而实现运行监测、协调联动、决策支持与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
这个中心在交通状态感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截止到现在,已经整合接入行业内外27个应用系统、6000多项静动态数据、6万多路视频,目前静动态数据存储达到10T以上,每天数据量达30G左右。
总体来看,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对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监测的条件和能力,也为下一步构建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不仅在全市6.67万辆出租车上装载了GPS,可以掌握每一辆车的每一笔运营交易,并采集了地面公交运营状态数据、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动态进出站数据、两客一危GPS数据,还与民航实现了信息共享,掌握了动态的航班到发和抵离港的旅客数据。
该中心还对城市路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每分钟计算每个路段的平均速度,以及基于这个平均速度去生成全市城市路网的交通指数。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大力推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为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持。比如交通委网站、微博,交通广播早晚高峰现场连线等。在特大自然灾害和重点活动期间,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也开展专项的监测,为决策层提供信息,同行业内外部门进行联动,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