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常州市召开获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的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到“十二五”期末,也就是2015年底前,常州的有线宽带通达率将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计算机普及率每百人80台,市民的基础信息获取几乎无所不在。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建设运行系统的充分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为目标,充分运用感知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获取的有一定标准规范的、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从而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和全新城市形态。
那么,常州市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后,将会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对此,常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进行了一番展望。
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将为常州带来四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是宽带网络大幅提速。无线城市项目、宽带提速工程,将打破许多智能应用和网络服务的瓶颈。网络视频、远程诊疗、远程教育、交通查询等网络资源的消耗大户,都能顺畅地“跑”在更“宽”的“路”上。同时,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5%,无线网络的均速将逐步达到现在固网宽带的水平。
二是智能服务将逐步改善民生。“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将超过 70%,任何在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其电子健康档案可被其他任何一家联网机构调阅;市民出行先上网,查询目的地最优化线路以及目前路况视频,形成出行线路诱导,实现智能导航;智慧社区将覆盖全市所有城乡社区,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养老服务和居家服务的智能化,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旅游者来常定位后,在智能终端上会主动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等位置和大概信息。
三是智慧产业将提升后劲。在“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中,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智慧应用、智慧企业等都有赖于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高端芯片等技术突破。新注册企业将无需考虑信息化办公设施的购置,通过“企业云”平台,将实现桌面、开发平台、硬件设施和基础网络的一站式虚拟租赁服务,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研发和市场开拓。
四是信息化需求将打破条线壁垒。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将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实现提升。“破墙”能让整个城市的信息流动、融汇起来:市教育局以及全市各大院校实施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教育项目将有效打破学校的围墙,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全市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打破医院的围墙,实现医患信息的自由流转;电子政务内、外网信息交换建设将打破各行政部门的“围墙”,实现一站式网上审批和为民智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