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海淀区学院路“智能预警体系”进入正式应用阶段,它可在5秒钟内监测到突发的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从众多监测屏幕中弹出画面同时报警。该项目已被列入“首都社会治安城市秩序2011年创新项目”。
据学院路街道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服务管理智能预警体系”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进行整体升级,对图像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以达到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效果。
在升级之前,需要监测员端坐在视频监控系统前,紧盯住监控屏幕,把扰乱城市秩序的现象和事件人工挑出来。升级之后,智能预警体系共由2个部分组成――系统运行软件加后台、摄像探头。监控探头就像给“眼睛”装上了“大脑”,一旦监视区域出现人员滞留、非法入侵等治安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系统就会立即自动识别,在5秒钟内将突发事件传回监控室,相应画面就在监控室会自动弹出,同时鸣笛报警。此时,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将把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汇报给上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学院路街道相应职责科室,并调动街道网格化管理中相关网格内的公安民警、城管队员、巡防队员、城管监督员等力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地区社会服务管理的预警能力。
据悉,学院路地区原有重点区域的36台摄像机(即俗称“探头”)已经进行智能分析,连入智能分析平台。具备了悬挂横幅检测、人员聚集检测、重要区域入侵检测、滞留物检测、车流量统计、人员徘徊等6类事件的智能分析功能。在此基础上,在学院路至学清路的3.5公里范围内,又加装了6台高清数字摄像机,均已实现智能分析功能。为了确保功能实现,这6大功能均已进行测试并通过验收。
现阶段,这些探头的职责是对16座过街天桥、6座立交桥的非法悬挂物进行智能识别报警;对7所高等院校的13个校门和五道口华联、圣熙8号两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人员聚集检测报警;对5个地下通道进行滞留物和人员徘徊检测;还具备入侵目标检测、车流量统计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