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探测器的种类繁多,并且,每一种探测器都有其优缺点。例如,红外对射探测器价格低但误报率高、电子脉冲探测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但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性、张力围栏可靠性高却有负美观。人们都在期待有一款可以兼顾各类产品优势的技术出现,但任何一种报警介质都有其自身无法规避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多种技术的叠加可以大大提升安防的等级,以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两种以上的周界探测技术结合可以减少误报率,提高稳定性,这两种探测技术的技术领域隔得越远,效果越好。”上海安盾电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松说。室外环境非常复杂,单由某一类周界探测器不能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只有利用多种周界探测器,才能将优缺点进行互补和综合,达到最佳防范效果,他认为这种多技术叠加的趋势非常明显。
李松介绍,由于用户对周界防范并不是特别了解,提出的需求多停留在泛概念上,但却是着眼于自身很实际的需求,并不会从技术上予以考虑。例如,他们希望可以在入侵发生前报警(预警)、同时可以阻挡威吓、在一些特殊场合要求周界防范系统更隐蔽、防线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临时更改设置、只针对人体入侵的现象进行报警、对穿越周界防线的行为进行方向判别等等。为了达到上述需求,很多厂家选择运用新的数字信号分析技术和探测手段,利用多种周界技术的复合来满足纷繁的需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视频探测技术和其它探测技术的结合模式。
深圳市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长春透露,视频周界防范最初在DVR的动态区域报警功能上实现过。将摄像机固定在围墙上,手动划分一个管辖区域,通过区域内像素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报警。但这种方式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大,即使是太阳导致的物体阴影都能导致报警,误报率相当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动态区域报警功能慢慢退出市场,技术更为成熟的智能视频分析被广泛应用。
相对于以前,智能视频分析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加入了人的行为识别、车牌识别、道路交通管理、人脸和虹膜识别、人流量统计、视频质量监测等因素,用于周界防范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其中,人的行为识别于2006年引入国内,几个侦测模块比较成熟,主要应用在周界入侵预警防范和特定区域内的行为识别和即时应急反应。以Ioimage为例,其智能分析技术通过有针对性的三维立体建模方式,形成只针对需要关注的对象进行报警的方式。Ioimage重点针对人和车辆建模,通过检测防区内人和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产生报警,不会因小动物、云彩或刮风等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引发报警,有效降低误报率。同时,采用周界智能视频探测技术也符合了中国人骨子里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追求。
那么,既然是周界防范的新宠,为何智能视频分析目前的应用又差强人意呢?甚至还有人指出,视频周界还只是一个概念推广的阶段。作为后起之秀,视频周界的技术还很不成熟,尽管国内不乏研发智能视频的企业,但真正能推向市场的产品却很少,多是由于灵敏度高,识别能力不佳导致误报率非常高。而国外的产品在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造价太高,有资料显示,一路具有智能识别的网络编码服务器与普通同类产品相比,价格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智能视频分析要求前端的图像必须数字化,这在目前的中国确实有点曲高和寡。不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纯模拟转换的智能视频探测产品,价格也有了一些调整,很适合国内CCTV现有应用市场的升级改造。
有鉴于此,从整体来看,视频周界要想得到普遍的应用,首先还是应该从军队、机场等高端领域来寻求突破。这些领域的其视频配套系统非常完善,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深挖或者方案的优化相对容易。目前,一些高端市场已经开始将智能视频分析引入到周界防范当中,例如青藏铁路、某些政府机关及核电站等重点区域的周界防范。通过对这些市场的“攻略”完成产品的量化之后,才能进一步在成本上更贴近大众市场。另外,目前国内基础的监控项目、监控点位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已经建设的监控点结合智能视频分析来达到有效周界管理的需求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提高安防等级的需求推动下,从传统的周界防范方式向智能视频周界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郑长春甚至预言2009年将是智能视频市场发展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