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A股有不少个股连续出现涨停板,主要原因是市场认为它们具备“物联网”概念。有分析称,物联网未来的市场价值比互联网产业大30倍,这引起了相关概念股的狂欢。
什么是物联网?
从定义上来说,物联网也叫传感网,它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具体来说,它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新技术。
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器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相应技术研发中心时,对于物联网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总理认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心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其后,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省委书记梁保华把传感网列为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并提出“要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
RFID在物联网时代的核心价值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的特点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送识别信息,不受空间限制,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工作时,RFID标签与“识读器”的作用距离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通过对多种状态下(高速移动或静止)的远距离目标(物体、设备、车辆和人员)进行非接触式的信息采集,可对其自动识别和自动化管理。由于 RFID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2009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结束后,很多专家指出,RFID的发展速度可能比预想还要快。因此,以高速发展的RFID技术及其产业化为核心,推广RFID在物流、交通乃至更广阔领域的应用,是打造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的必然途径。[nextpage]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表示,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的传感器,或者直接升级换代,这将导致RFID占据更主流的地位。
2009年金融风暴下,贸易商、制造商和物流商认识到“抱团取暖”才是过冬之道,整合成供应链,共赢的机制有助于各方的合作,也有助于新技术的应用,三方的合作,直接导致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在物联网运作中更大放异彩。
物联网时代,RFID技术亟待大发展
据高科技行业研究机构驰昂咨询(Sinotes)近期发布的《2008-2009年RFID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达到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并预测,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至2012年,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0亿美元。
那么,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未来RFID技术在性能等各方面都会有较大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标签产品多样化。未来用户个性化需求较强,单一产品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和市场需求。芯片频率、容量、天线、封装材料等组合形成产品系列化,与其他高科技融合,如与传感器、GPS、生物识别结合将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发展。
2、系统网络化。当RFID系统应用普及到一定程度时,每件产品通过电子标签赋予身份标识,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将是必然趋势。
3、系统的兼容性更好。随着标准的统一,系统地兼容性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产品替代性更强。
4、与其他产业融合。与其他IT产业一样,当标准和关键技术解决和突破之后,与其他产业如3C、3网等融合将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小结
2009年, “物联网”一词成了业内关注的新话题。过程或许是曲折的,但是在目前人类面临种种全球问题: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同时,物联网赋予了人们新的希望,同时,RFID、条码和传感器技术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那么它的到来是否能打造一个真正的智慧新地球?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