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大型建设项目工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和信息管理,成为新形势下各个业主或建设方最为关切的焦点。如今,在信息技术、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技术的发展和相互融合之趋势下,出现了不少将信息、控制等技术,运用于建设工程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这也就是今天逐渐被“炒热”的“数字化工地”的概念。
以2010年将要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为例。其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也被称为当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工地。据了解,截至世博会开幕前,这里将先后开工建设300多个工程项目,将有上百个工地同时开工。如何组织协调好各个施工 队伍,按照工程节点和施工工序衔接好每一个项目,成为园区建设最大的挑战。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定富认为,面对庞大的世博会园区工地,大规模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有序管理,是传统工程项目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创新,也为其它大型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临时性&非安保性
作为工地,不管规模大小与否,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临时性。一旦项目建设完工,工地就不复存在。另外,工地中部分设施,例如围墙、吊架、大门等,也会随着工地的进度,或拆除,或重新加装和改设......由于这一特性,使得“数字化工地”(以下简称“数字工地”)项目中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也大大不同于传统的、永久性系统的设计思路。例如,在考虑监控设备安装的位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该区域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变动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要变动,怎样部署(诸如布线、安装位置选择、取电等)才更方便对原有系统进行变更等。这一点,在现场环境复杂、规模较大的工地中,也是视频监控系统规划的最大挑战之一(下文将重点介绍)。
另外,一般在大型数字工地中的视频监控系统,其重要的作用是监看工地的形象进度,而不是用于传统的安保。因为“数字工地”一般多为政府关注的大型项目,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工地,不仅各工地的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政府,甚至中央都会随时关注其进展。因此,通过视频监控、网络技术以及其它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将工地上每时每刻产生的动态情况(不仅是视频,还有大量的数据,例如哪个工地已经通过验收、哪个工地需要检测、哪个工地在脱延开工期或完工期等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后,突破过去声音和文件的形式,实时传给相关领导部门,让他们及时和准确地了解现场情况,同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并将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效率瞬间提高。
其次,还需要视频监控系统代替人力,完成现场的资料收集,助力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管理。因为就一个大型工地而言,从现场施工到材料堆场,再到管理区和工人休息区等,这是一个非常广的范围,并且这些区域都比较分散。过去是通过项目管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现场巡视,这样下来,每个工地一天的作业至少需要5-6人。而通过安装在这些区域的摄像头,将整个区域的工作状态和全景监视起来,除了有效防止偷盗外,还可获得重要的场景资料,例如设备的安全、材料的安全等,从而大大节省人力。 [nextpage]
因此,在多数数字工地中,视频监控是安保系统中利用率最高的手段(比较少用到门禁、报警和对讲等,有的会在围墙上装电子围栏和对射),并且它不用强调与其它安保系统的联动。而视频提供的管理内容比较多,例如出入口的管理、人员的进出、车辆的进出等。
系统规划,因地制宜
正如上文所述,数字工地不同于常规的建筑物之类的永久性场所,例如大楼、宾馆、银行等,会有对应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规范,数字工地现场巨大的临时性和变动性,以及视频系统的非常规功能应用,使得它的规划和设计,都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来套,只有严格按照工地现场的实际或者可能要变化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来部署系统。
诸如前端设备的选择,一般在工地的材料堆场和大门等区域都要配摄像机,因其主要的作用不是安保,而是要看全景,因此,除了在出入口处配备定焦的摄像机外,其他区域还要加设球机。一般而言,每个工地大概配5-6台左右的摄像机。
此外,工地上特殊的环境对摄像机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工地上灰尘和泥土多,因此,用在这里的枪机需要带雨刷功能,云台则要有防雨和防污功能,以此保证在工地中正常使用;其次,工地上经常需要夜间作业,所以摄像机要有较强的夜间监视功能,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带红外灯;此外,用于看全景的球机,一般都安装在较高的地方,如此一来,其安装、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是否很难清理等,都是必须考量的因素;而对于一些变动性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短的地方,例如工地的大门,完工后就会被拆掉,这些地方设备的选择,可以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选用档次稍低一些的产品等,这样更有利于系统的经济和实用性。
而相对于选择前端设备,如何设计和规划好视频监控之配套系统的实施,则显得更为重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首次安装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变动性,为后续的变更提供更大的空间。这对于图像传输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挑战。
例如工地上线路的铺设和走向都是临时性的,并且距离比较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考虑后续线缆移动的方便性?一般情况下,多数工程商对工地项目中的走线设计,都是沿着围墙走,但是这就涉及到围墙是否会拆掉的问题。如果这样,就可以改用立杆走线,并且在立杆的时候,尽量往“红线”靠(“红线”为两块规划用地之间的界线),这可能还会碰到问题,比如设立杆的地方以后可能会变成绿化区域,或者立杆太低了,大型设备进出的时候,可能会拉倒线缆等。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用无线系统......
从目前来看,在国内极少数大型的数字工地中,开始在尝试无线和有线系统的结合。由于数字工地整体要求比较高,这样也就对无线传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到无线网络接收的带宽,即接收的时候可以承受多大的数据量,其次就是无线产品的稳定性。从本次采访的集成商处了解到,现在其参与的某大型数字工地中,还只尝试了一套系统,从总体效果来看,与有线系统相差较远。可见,目前市面上的无线视频监控设备/系统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nextpage]
基于成熟可靠的网络平台
由于大型数字工地多数关乎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区别于以前传统的安保系统(一个安保中心,硬盘录像机等都在中心这一级,就地观看,传输也是通过本地的局域网),在数字工地中,视频监控系统多是搭建于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较广域的网络平台上面,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可以将视频资料转发给全球各地需要相关资讯的人或部门。
此外,将存储的终端设备不放在工地,而是在该平台上面,并且每个人看到的视频,不是直接从工地上取的,而是经过这个平台下载的,也就是说,资料取得端不在工地上,而是在平台上(此乃该类项目与其它领域视频技术应用的较大差别之处),这样可以解决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观看的人可以更广,且同一个点可以解决多人观看的问题。因为如果是传统的分发机制,就技术而言,一般的IP摄像机或者矩阵,很难支持10个以上的人同时观看。那么,借助这个平台的分发服务器,等于工地的视频先传到平台的服务器,然后服务器经过处理以后,像网站一样发送,这样就可以支持成百上千的人同时看。这样一来,前端的设备就可以尽量的简单化和普遍化。
由于该平台在整个监控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规划这样的平台首先需要部署一个很成熟的网络,借助于一个现有的、成熟可靠的网络是首选。目前绝大多数的数字工地,都是用电信的“全球眼”以及网通的“宽视界”两大网络平台。当然,基于这个平台,系统集成商还要做很多针对性的开发,例如在这个平台上,细微到对工地的每个摄像头进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