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闯关”:把持高端市场 补足专利短板
国产芯片崛起
以往,许多电子产品的芯片市场都由英特尔、高通等外国厂商霸占,不过这种情况随着国产芯片商的崛起而逐渐改变。
近日,青岛若贝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首片自适应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据了解,该自适应芯片是中国第一款快速动态可重构的芯片,不仅填补了中国国内芯片领域的空白,而且还具备FPGA动态可重构的速度快,可避开损坏单元重配置等特点,这在国际业界前所未有。青岛若贝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国盛表示,这款芯片具有256个处理核心,动态可重构速度在微秒级别,比美国Xilinx的FPGA动态可重构的速度更快。芯片可设置自我检测,发现有损坏的单元,可避开损坏单元重配置,即使芯片部分损坏也不影响正常使用,这是其它芯片无法实现的。
不仅如此,据外媒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两家芯片厂商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已经占领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平板电脑处理器市场。2010年在平板电脑市场的早期,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在平板芯片市场的总计份额只有0.3%。三年之后增加到了27%,目前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另根据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一份报告,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厂商将会消费全球六成的芯片,而在芯片的制造份额上,中国公司将占领15%。
除此之外,华为和小米两家国产商的自己品牌智能手机对各自自主开发的ARM架构AP应用处理器采用率将大幅度提高。据了解,华为旗下子公司IC设计商海思已经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而小米已经获得厂商联芯科技有关开发自用AP的许可权。
三因素助力国产芯片迅猛发展
如今,国产芯片越来越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随着博通公司、爱立信等企业退出芯片市场,国产芯片最佳的发展期可期。
首先,政府鼎力支持,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措施。为发展芯片产业,应对国际企业的竞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制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该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产业规模再翻一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深入,在发展资金上予以强大支撑。
其次,行业协会成立以及市场对国产芯片需求的的旺盛给予国产芯片发展保证。一方面,在2014年年底,由工信部指导的中国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在苏州正式成立。POWER技术联盟旨在协商讨论如何充分利用POWER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提升中国芯片、服务器和软件的技术水平。大会围绕POWER产业生态建设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及协议。另一方面,目前市场对于国产芯片需求旺盛。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集成电路报告显示,中国芯片产业占全球产业的56%,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且在芯片设计、制造与检测环节,国产厂商已经具备全球竞争的实力。
最后,近几年国内智能机发展迅速,为国产芯片的崛起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工信部日前通报今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的发展情况显示,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加之目前国内4G市场正当发展中期,并且在4G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国产芯片若得到终端厂商青睐或者认可,国产芯片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产芯片挑战重重
国产芯片想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其实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与国外芯片厂商相比,国产芯片在多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方面,国产手机高速发展为芯片厂商带来机会,但是更多的是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是国际巨头把持。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产手机近年来发展迅速,像小米、华为、联想、酷派等国产品牌更是在运营商的支持下跻身于一线竞争行列。但是,国产手机品牌在中低端市场份额较大,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高端市场仍旧被三星、苹果牢牢把控。因此,国产芯片通过中低端手机铺开市场,或可以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然而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并不利。
另一方面,国产芯片厂商的创新研发力依然薄弱,这也导致了在与国际厂商竞争时,专利短板凸显。尽管当前国产芯片取得不小的进步,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依赖进口以及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指出,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芯片都要靠进口。
总之,国产芯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战胜上述种种挑战。在自主创新方面,芯片企业应以芯片产品的自主创新为突破口,要创造和保护好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要与电子整机产品市场需求相结合,最终将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唯有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提高我国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