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点评——
IDC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软件2022年市场份额》
7月18日消息,IDC近日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软件2022年市场份额》报告。其中,计算机视觉AI市场市场规模123.0亿元,同比缩减19.1%,成为降幅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各厂商市场份额方面,2022年,商汤科技(市场分额23.1%)位于榜首,这也是其连续五年居首,随后是海康威视(8.3%)、创新奇智(8.1%)、旷视科技(8.0%)、云从科技(3.3%)、智慧眼科技(2.2%)。中国计算机视觉AI市场前六名占据了整体市场53%的市场份额。
点评:云服务厂商尽管没在饼图中呈现,其市场规模已经越来越可观,成为视觉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头部厂商之外, 提供云边端解决方案的厂商、专注于行业应用场景诸如质检、巡检类的厂商,也是该市场的重要组成力量。
《2023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重磅发布
近日,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联合梅卡曼德机器人、康士达、知象光电、奥比中光四大参编单位重磅发布《2023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视觉工控机市场规模约为23.71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2.62%,GGII预计,至2027年我国视觉工控机市场规模将超过65亿元。从机器视觉产业链看,自下而上的国产化替代开始提速,从视觉应用集成到相机、光源、镜头、工控机、软件再到图像传感器、视觉芯片等环节,国产化进程不断深入。
点评:未来,国产化仍然是机器视觉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产业成长空间巨大。对于国产机器视觉企业来说,除了要把握产业政策红利带来的国产替代机会,还需逐步向高端国产替代发展。
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完成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日前完成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该院华克勤教授利用超远程技术,为2000公里外患有子宫多发肌瘤合并贫血的宁夏妇女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应用的国产机器人是上海微创公司自主研发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妇产科医院参与了这款国产机器人系统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发过程。
点评:AI医疗领域的突破创新,也将不断强化现代医学的辅助治疗技术和模式。远程手术在传统医疗中难以想象,但当下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甚至操作手术的是一台机器人,这对于智慧医疗领域而言是一项极大的突破。而临床与企业携手合作突破技术,也将更好地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推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5G物联网漫游连接数2027年将达1.42亿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5G物联网漫游连接有广阔的增长前景。这份报告预测,全球5G物联网漫游连接数将大幅增加,从2023年的1500万个增加到2027年的1.42亿个,占4年内所有5G漫游连接数的27%以上。
点评:某些关键垂直行业,例如自动驾驶行业,将明显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漫游解决方案,因为它们以数据为中心。漫游分析和增值服务的实施将在满足这些垂直行业的特定需求和确保无缝漫游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企业碧兴物联登陆科创板
日前,碧兴物联正式启动招股程序。根据发行安排,公司将于7月26日进行初步询价,7月31日启动申购。据悉,碧兴物联成立于2012年1月,前称为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以此算来至上市时已持续发展超过11年,公司总部位于深圳。目前,碧兴物联的主要产品为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环境监测大数据系统、环境监测运营服务和移动接入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点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指出,要打造国家、省、市、县交互贯通的会商系统和智慧监测平台,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环境监测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之下,专注于环境监测的碧兴物联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赛道。本次上市,碧兴物联也将目光瞄准生态监测产业升级,智慧监测领域上市军团由此也新增了一枚“新兵”。
——前瞻观点——
2022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各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均已超过70%,其中光源国产化率超过90%,镜头国产化率80%左右,2D相机国产化率超过70%,3D相机国产化率超过60%,视觉软件国产化率超过40%。2022年中国3D视觉市场增速接近60%,众多国产厂商开始崭露头角。
——《2023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
AI+ 物联网的 AIoT 可穿戴智能终端有望迎来发展的绝佳机会,这个领域有望孕育出下一个 " 现象级 " 的爆款电子产品。供给端方面,AI 技术的突破有望给 AIoT 终端电子产品带来系统级的智能互联水平提升,将会解决智能电子设备不够智能的痛点。需求端来看,下半年一系列提振经济、拉动内需的政策将要出台,消费需求将会迎来一定的反弹。
——《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