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a&s Research:2022年智慧社区发展概况和趋势

在系列建设指南推动之下,结合政府、物业及居民多方需求,近几年国内智慧社区在建设重点、用户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基本随着AIoT在智慧社区领域赋能程度循序渐进,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智慧社区的市场规模在疫情和楼市等因素影响下,也出现了阶段性的波动。
资讯频道文章B

  一、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国内智慧社区发展概况,a&s在2022年前三季度一边通过《AIoT产业综述调研问卷》进行行业市场调研,一边借由访谈直播栏目对多家AIoT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了咨询采访,这其中包括智慧社区全栈算法供应商、AIoT智慧社区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智慧社区平台运营企业以及招采协会专家等行业角色。

  从企业的系列反馈中,a&s了解到,在系列建设指南推动之下,结合政府、物业及居民多方需求,近几年国内智慧社区在建设重点、用户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基本随着AIoT在智慧社区领域赋能程度循序渐进,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智慧社区的市场规模在疫情和楼市等因素影响下,也出现了阶段性的波动。

  (一)建设重点

  一是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国内社区发展主要从90年代开始,有大量老旧社区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陈旧,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需求。老旧社区改造首先是对水、电、气、电梯、消防、照明等最基础的设施完成改造升级,保障居民生活安全性。

  二是社区便民服务升级。主要是完善社区政务、便利店、智能快递柜等自助便民服务网络布局,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水网、气网和热网布局,推进小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扩大智能感知设施和技术在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动车(自行车)管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应用。核心是完善社区内围绕着居民吃、住、行、购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

  三是社区人文服务升级。软性服务主要包含社区能够给老旧残弱群体带来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健康、娱乐、育儿托管、长者服务等方面的基础配套和服务跟进,比如通过启动一些适老化设备或健康监护类设备,为孤寡老人提供重点关怀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重点的进阶

  在系列政策引导下,国内智慧社区整体建设普遍在从基础设施改造向人文社区方面升级,围绕着便民服务和软性服务的内容方向推进,国内很多城市也都在积极推进这类智慧社区项目的试点。目前全国范围内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已基本完成,尤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接下来智慧社区建设的重点将聚焦在提质提档的建设内容上,重点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和人文服务的优化升级。

  智慧社区建设以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社区配套两类项目为主,2019年起,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老旧社区改造,与此同时,各地新建小区项目大量入市,新建小区普遍标配智慧社区系统,由此推动了全国范围内智慧社区数量的迅猛增长。

  (二)需求分析

  近几年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速,社区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微循环”的关键,智慧社区建设也随之不断升温。尤其在新冠疫情防疫抗疫常态化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加速在社区安防、社区治理、社区防疫等场景中落地,带来全新的智慧社区管理手段和便捷生活体验。

  当下的智慧社区建设普遍拥有三个服务主体,这三个服务主体分别是:社区居民、街道办(政府)及社区物业,不同的主体对智慧社区系统有着其特定的功能需求,结合当下常态化防疫、科技地产等大的市场环境趋势,各方对智慧社区的核心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智慧社区三大服务主体的核心需求

  1)社区居民:安全、便捷、高效

  社区最大的服务主体是居民,居民最希望感受到的是社区服务能够带来的安全性保障和便捷生活体验。

  安全保障包括人行、车行出入口控制、高空抛物监测、居民用水用电安全等;便捷生活体验则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疫情期间无感测温、“一码通行”,日常生活中“一键”物业缴费、安装报修等服务。随着新能源汽车体量的增大,社区居民对于自动充电桩设施这些新兴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需求,也是智慧社区系统最大的诉求周期。

  智慧社区三大服务主体的核心需求

  2)政府街道办:基层治理

  第二个主体是负责落实政府下发任务的社区街道办。街道办对于智慧社区的诉求主要是希望依托智慧社区系统平台实现对社区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同时完善社区电子政务服务等。

  比如疫情期间,面对疫情分管任务,一个社区从几百人到上万人不等,街道办需要在有限人力下做好整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个过程中,智慧社区平台即可以充分发挥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作用。

  无论是通过智慧社区的门禁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员的流动、控制疫情蔓延,还是通过可信身份识别系统可以精准的记录社区外来人员的身份信息,将人口流动信息提交给国家大数据部门实现人员轨迹的精准跟踪,进行发生疫情后相关善后应急处理,都可以看出依托智慧社区进行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将成为未来国内疫情防控长期且有效的途径。

  同时针对社区老幼弱群体的关爱关怀,智慧社区平台还能实现标签化管理,将慢性病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十三类社区需重点关注人群标注标签,并实行重点检测,保障日常关怀以及登门走访等相关事宜,同时也可针对性的对社区内涉疫人员进行精准管控,如及时上门核酸、及时解除封控等。

  3)社区物业:降本、提质、增效

  第三个主体是社区物业,物业核心诉求就是降本增效。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虽然部分管理系统的上线让物业名义上拥有了“信息化工具”,但其实很多工作如收费催缴、工单任务分派等依旧是依靠人工执行,降本增效的目的还不明显。

  同时,由于社区管理工作多且广,不仅包含档案管理、物业缴费、工单管理、客户服务,还有综合安防、内勤管理、停车/门禁管理、充电运营等诸多板块,单个或部分管理系统的上线,不仅建设花费不少,还带来新的挑战——不同系统无法统一对账,不同品牌的软硬件也无法联动管理,物业、业主等不同人员使用起来需要操作多个端口、繁琐复杂,没有真正实现高效管理。

  打造一个集服务、管理、运营于一体的专业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来解放物业服务运营的工作压力,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是物业的主要需求。

  (三)市场规模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以下简称“全国智标委”)秘书长张永刚表示,到2019年年底的数据,全国的居住小区大概在55万个左右,其中在建设成为智慧社区,或者已经是智慧社区的居住小区数量在2020年时只有5%不到。张永刚预计,到2025年,全国所有存量社区的智慧化改造覆盖率,预计达到30%以上,大概覆盖16万个小区左右,尤其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存在以省为单位,推进相关工作的可能性。

  据中国民政部2020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51.7万个村委会,11.1万个社区,总计62.8万个社区、村级单位。

  2020-2021年智慧社区市场体量概况

  数据来源:民政部、全国智标委、中商产业研究院

  a&s从近几年智慧社区招投标项目中统计,单一智慧社区项目的投建资金普遍从10万元起步,社区规模越大,建设规格越高,项目招标预算金额越大。尤其自2019年开始,伴随着相关政策的拉动,国内逐步进入到智慧社区建设高峰,以街区和城市为单位的超大体量智慧社区项目逐渐增多,投建金额从百万元到千万元不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调研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为5405亿元,同比增长约19%。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规模突破5800亿元,智慧社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不过增长率相较于2020年下滑8.1%。a&s从多家方案提供商的分析来看,主要系疫情影响了多地智慧社区项目的进展,大型项目需求延后,中小型项目也因不定时的防控政策影响到了的实施周期。与此同时,楼市增长放缓,也导致新建社区在智慧社区项目上的投放量减少。

  ▲2015-2021年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制图:a&s Research)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市场竞争格局

  据2021年统计数据,全国智慧社区行业已达到5800亿元市场规模,且开发率还不足10%,由此可见其未来市场的广阔。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单元,智慧社区有望在未来5年内成长为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如此广阔的商机市场自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机构和企业的相继入局。

  智慧社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基础技术支撑;中游为硬件设备、网络传输和各大平台服务;下游为各社区应用最后触达的终端用户,政府、居民和企业,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除了原本就专注在社区业务领域的地产、物业、家电公司,安防企业围绕着智慧社区的业务版图也从基础的安防设备升级到IoT安防系统,再拓展到AIoT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服务。继而AI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企业也相继涉足智慧社区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有各自的核心业务,伴随着智慧社区集约化建设趋势的加强,上下游之间的业务合作也将越来越紧密。

  从目前国内智慧社区建设情况来看,智慧社区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

  一种是以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为主的重资产模式,即物业或者开发商囊括了自有小区的基础设施、物业服务、智慧化应用等全流程的业务。这个领域主要以地产、物业企业统筹建设,设备商提供安防、出入口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各类软硬件设施配套,通过智能感知终端、智能视觉终端、物联网基站、网络的系列部署搭建起了整个社区的前端感知和基础数据采集系统,为智慧社区迈向“数据治理”奠定扎实的信息化基础。

  而另一种则是轻资产模式,主要是平台类企业,包括在智慧社区的基础平台上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从而开展社区服务,这个领域的业务大多由第三方软件平台企业参与。为了解决设备集中接入、需求碎片化等问题,很多设备商针对智慧社区业务也会推出专门的运营平台产品,软硬结合,一方面给到社区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公司智慧社区业务的协同。

无标题.png

  互联网巨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本身具备熟练的互联网思维,在对智慧社区各种“云平台”和掌上社区的运营上,他们会有更为强大且灵活的优势。而且互联网企业可实现高度的市场化运作,运营管理比较灵活,可以依据应用需求及时调整和改善平台的服务水平。

  地产公司、物业公司:一方面地产企业有充足资金持续做研发,另一方面他们围绕小区的全生命周期,便于集成各厂家的产品,做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放到物业规则里面;物业对社区主体需求的把握比较准确和及时,与社区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比较顺畅和有效。

  家电企业:家电企业主要专注于智能家居领域,智能家居系统是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居家安全、出行便利等方面的直观体验。智慧社区未来将重点完善新老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而通过一些物联传感设备,可实现对社区老幼弱群体安全、健康状况的监测,提高社区人文关怀服务。

  AIoT企业: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旷视科技、小视科技等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着重从社区安防和物业管理服务着手,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 “硬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服务,也是AIoT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业务流程上包括构建社区全域感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将社区环境“数字化”,而后通过社区全栈视觉算法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分类、存储和汇聚,同时基于业务逻辑设定,对数据进行预测和预判,最终社区物业可通过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执行“人、机、物”的协同联动,从而实现物业管理的可视化和大数据化,提升社区管理精细度和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建设不能依赖单一环节的推进,它既包含智慧安防、也包含智能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消防等等,行业 “主导者”难以定论。近年来,强强联合也成为智慧社区玩家的合作趋势,如海康威视与万科、大华股份与绿城、华为与兴海物联、恒大与腾讯、熵基与腾讯云的合作,这也预示着智慧社区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业务联系未来将更加紧密。

  三、智慧社区建设痛点和落地挑战

  综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微单元”,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纽带”,也是国家具体落实基层治理和群众关怀的核心场景,通过创新科技手段打造出安全、舒适、便捷的社区生活环境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全国范围内智慧社区的普及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阶段,国内已建成的智慧社区的普及率仅有5%左右,大部分社区主要完成了智安小区的建设,即保障了安防、消防、智能水电气网等关键基础设施的部署,距离实现高度信息化治理的智慧社区还有较长距离,要全面达到居民、政府街道办及物业三大服务主体的应用需求,还有待多方面的提升。

  从社区基层治理的角度来看,当下仍有大部分社区存在以下几大主要问题:

  (一)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

  ◆“人、车、房、物、事”等数据要素缺乏统一管理,数据割裂,多类设备涉及多个系统,运维成本高;

  ◆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服务水平偏低;

  ◆社区治理存风险漏洞,人为事后防范为主,技术手段事前防范或及时预警不足;存在安全盲点问题,如存在监控盲区、高空抛物事件频发、电动车进电梯引发火灾等;

  ◆社区大数据应用不足,无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重点人群如流动人群、失能老人、重点危险人群等的实时分析及管控;

  ◆社区疫情防控依靠人工管控,导致管控效率低,存在漏报、假报等风险,同时异常数据无法及时上报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难控疫情传播风险;

  ◆部门间及平台间,缺乏数据、信息、平台及事件互通,及时响应及闭环处理不足,治理效率受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逐步纳入到现阶段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当中。不过,当前阶段,各地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也还是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除却疫情、楼市波动等不确定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智慧社区建设还涉及到政策标准、多方主体需求对接、多系统集成管控、多元数据整合分析等诸多方面,同时它的建设模式、后期运维也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智慧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1、标准与规范缺乏

  智慧社区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标准的引导,目前阶段,全国范围内智慧社区建设只是在大方向上规划了相对统一的建设目标,由于缺乏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等规范,导致各地建设随意性较大。比如在感知层,前端物联感知设备涉及到视频监控、门禁、停车场等各类传感器设备,但仅有部分相对成熟的设备采用了国家出台的相关数据传输标准,一些新兴的智能设备还没有通用标准,这对后期的设备互联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导致需要做的对接工作比较多。

  此外,系统建成后没有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因此,急需出台针对智慧社区的此类技术规范,从而有效地规范智慧社区相关系统的实施工作。

  标准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各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整体情况。由于智慧社区是一项系统性建设,涉及的方面非常广,由政府统一出资建设完全不现实,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由于涉及的相关利益方太多,服务、产品、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所以往往各地智慧社区建设差异性很大。

  2、投建资金难题

  针对智慧社区建设,行业内普遍面临的第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单一一个社区的建设投入可控,但大规模批量建设智慧社区就面临着巨额资金投入的挑战。尤其疫情爆发后,政府财政相对紧张,业内需要探索出更多元化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来降低智慧社区大规模建设的成本,也能摆脱对于政府专项资金的极度依赖。

  伴随着今年5月九部委推出的《关于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意见》,从政府到中央到地方都将展开新一轮建设实践,各参与建设方也有望携手探索出更多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实现资金优化配置,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率。

  3、重复建设,系统割裂

  智慧社区建设参与者众多,早期主要集中在基础硬件设施的部署方面,也造成了不少智能硬件的堆砌。由于参与建设的企业不同,加之通信标准不一,导致很多设备之间互不联通,造成各系统间的割裂,无法发挥硬件系统协同的作用。

  各方势力的布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安装部署在新建或改造的社区中,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可受限于算力和算法的短板,这些数据没有被智能化分析处理。很多时候也只是一味的堆砌服务,导致智慧社区的“智慧化”普遍浮于表面,无形中牺牲了用户体验。也让智慧社区系统无法真正发挥高效运维管理的作用。

  4、需求碎片化

  智慧社区拥有许多细分场景,包括社区安防、社区消防、社区环境、社区关怀等等,单从AI视觉算法模型来看,一个智慧社区日常的需求就包括黑名单布控、高空抛物、电动车进电梯、烟雾检测、垃圾遗留、周界入侵等多方面的识别监测。

  智慧社区12大通用AI视觉算法

  除了算法的多样性需求外,不同城市、不同的社区对于智慧社区系统的功能需求也存在差异,很多时候也需要做一些定制化的功能模块。这样的行业特性使得智慧社区AIoT方案的可复制性难度较大,甚至一区一套方案,由此也抬高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成本投入。

  四、智慧社区建设趋势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精细与否的典型样本,无疑被寄予厚望。当下虽然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落地挑战,但政策、市场、技术、产业供应链等各方条件的驱动力还是相当强劲。尤其近几年AIoT给行业市场带来的技术变革,将智慧社区从“万物互联”推向了“万物智联”甚至“数据智理”阶段。综合当下行业市场面临的痛点和挑战以及需求趋势,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也有清晰的走向,主要建设趋势将包括:

  1、集约化和标准化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在智慧社区领域应用的日趋成熟,各类供应商对于智慧社区场景共性需求的深入了解,同时行业市场上关于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和规范的持续推进,都驱动着国内智慧社区建设从早期探索阶段,逐渐步入到经验复制阶段,尤其对于以街道和城市为单位的超大型智慧社区项目,当单一区域的智慧社区项目成功试点后,后续可有序复制推广,从“点”到“面”完成区域内智慧社区的系统性建设。

  而要提高智慧社区方案的可复制性,接下来必然需要加强智慧社区集约化和标准化建设,只有足够标准化后才能促进智慧社区在规模化建设过程中的边际成本递减,以及规模化复制。

  智慧社区子系统涉及方方面面,要实现“一网统管”,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多子系统接口的开放、平台的开放,无论是各类设备的接入,还是社区多元化数据的采集、融合、汇聚、分析,未来都将走向集约化建设模式,“大一统”的综合管理平台是必然。

    2、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

  2022年5月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强调的是要推动智慧社区从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

  智慧社区的建设未来将不再局限于部署单一的智能设备或系统,而是围绕公共安全、公安管理和公安服务需求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深度应用。也正是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落地、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使智慧社区由单方面的应用向综合应用扩展,由“粗放型社区”向“精细化社区”转变,从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智慧社区新形态。这也正是当下智慧社区的建设需求和运营需求。

  随着前期大量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装部署,智慧社区每天将产生庞大的数据,如何有效挖掘人、车、事件各项数据资源价值,协助社区物业展开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也将成为后期智慧社区运营的重要内容。

  3、生态合作,共同推进

  智慧社区的业务需求相对复杂,做好智慧社区的建设和服务不能依赖一家之力,需要生态合作来共同推进。

  可以预见的是,智慧社区的建设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赖于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与此同时,也需要更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的参与,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共同打造一个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完善生态,才能驱动智慧社区建设走向更好的明天。

  结语

  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的步伐高度统一,智慧社区就是智慧城市的缩影,也是其建设落地的触点,就现阶段来讲,目前我国正以“符合物业管理服务、政府机构、城镇居民和商户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新信息科技为支撑,以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为推动和突破点,以信息化管理数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以智能化系统运用为基本和载体,构建小区生态链,构建真真正正的智能社区,同时以人作为服务核心,从而带动智慧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深入发展。

       ※本文摘自a&s 《2022 AIoT产业综述报告》,更多调研内容请关注#安全自动化#微信公众号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