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AIoT大家谈|如何提升智慧社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能力?

——专访升哲科技产品副总裁 付刘伟

如何依托数字化平台完善社区各类物联网设备的综合管控?如何挖掘社区场景数据的应用价值,服务于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能力?
资讯频道文章B

  随着社会治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设“智慧小区”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安全质量的现实需求。

  今年九部委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行业政策条例的发布,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的建设目标,这也为当前智慧社区的建设提出了顶层设计规划。

  如何依托数字化平台完善社区各类物联网设备的综合管控?如何挖掘社区场景数据的应用价值,服务于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能力?

  『AIoT创新应用话题大家谈』直播间,城市级数据服务提供商升哲科技产品副总裁付刘伟为大家带来了些许观点分享,附具体访谈QA记录:

  Q: 『AIoT创新应用话题大家谈』

  A: 升哲科技产品副总裁 付刘伟

  Q: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现在智慧社区整体建设大概进行到了什么阶段?

  A:社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单元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发展精细度的直观体现。其建设内核主要是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出智能便利的美好生活服务场景。

  智慧社区的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几点:

  一是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国内社区发展主要从90年代开始,有大量老旧社区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陈旧,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需求。

  二是社区软性服务升级。软性服务主要包含社区能够给老旧残弱群体带来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健康、娱乐、育儿托管、长者服务等方面的基础配套和服务跟进。

  三是社区便民服务升级。社区内围绕着居民吃、住、行、购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

  在系列政策引导下,国内智慧社区整体建设普遍在从基础设施改造向人文社区方面升级,围绕着便民服务和软性服务的内容方向推进,国内很多城市也都在积极推进这类智慧社区项目的试点。

  Q:不同类型社区的智慧系统建设,是否有一个具体的“智慧”评定标准?

  A:社区有不同类型之分,像“三无”社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它所有的基础设施改造或服务升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资金,只能靠政府或街道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做社区改造升级。

  对于这样的社区,首先是对社区水、电、气、电梯、消防、照明等最基础的设施完成改造升级,保障居民生活安全性。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做提质提档类的改造,比如在社区里加装智能摄像头,用于高空抛物监测等安防管理;或加装自动充电装置,方便社区居民对电瓶车进行安全充电之类的服务;还有展开针对社区老幼弱群体的关爱关怀措施,比如通过启动一些适老化设备或健康监护类设备,为孤寡老人提供重点关怀服务。

  除此之外,一些小区引入了“以经营换服务”的模式。比如外面的商业服务公司取得特许经营权限后,在小区内提供幼儿托管、扶老助残等服务,并通过商业运营的模式进行运转。

  目前来看,2019年起,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大规模老旧社区改造,政府文件也是提倡改造升级而不是重建。目前我们看到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已基本完成,接下来智慧社区建设的重点将聚焦在提质提档的建设内容上。

  Q:一个社区每天的常规需求大概在哪些方面?

  A:一个社区的需求会有多方面。从社区服务几大主体来看:

  社区最大的服务主体是居民,居民最希望感受到的是社区服务能够带来的安全性保障和便捷生活体验。

  安全保障包括人行、车行出入口控制、高空抛物监测、居民用水用电安全等。

  便捷生活体验则表现在诸多方面,像疫情期间便民核酸点,日常生活中“一键”物业缴费、安装报修等服务,自动充电桩等诉求。

  这些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需求,也是智慧社区系统最大的诉求周期。

  第二个主体是负责落实政府下发任务的社区街道办。街道办对于社区管理的诉求主要是希望各项管理工作流程的信息化。

  尤其是疫情期间,面对疫情分管任务,一个社区从几百人到上万人不等,街道办需要在有限人力下做好整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因此对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很强烈。

  典型的是能够无感测温的数字哨兵,其次是能高效处理防疫管理流程的社区疫情管控平台,比如能够实现自动扫码录入系统,系统还能自动生成社区疫情防控数据报告,甚至系统能对流动人员的登记信息进行自动确认和回访。

  所有的智能化设备和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主要是为提升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解放人力。

  第三个主体是物业,物业核心诉求就是降本增效。如何通过社区的统一化建设提供专业的平台解放物业服务运营的工作压力,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是物业的主要需求。

  所以如果由社区牵头带动物业,形成社区、街道和物业三方联动的模式,才是能够同时提升社区居民生活体验,街道网格化管理效率、物业服务运营质量的有效途径。

  Q:提到社区、街道、物业三方需求,作为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企业,要怎么在方案上同时兼顾这三方面的需求?

  A:作为软件服务商,我们在社区服务上讲求品效合一,就是要保证所有的服务效果。

  单一一个社区项目的投入是可控的,但要推进社区普惠升级,单成本投入这块就面临不小挑战,同时选择怎样的运营模式,这也是智慧社区规模化建设的一大难点。

  所以我们认为智慧社区应该集约化建设,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也应该呈现一体化,这个过程最关键的是打造一个标准的社区治理平台,政府、街道办、小区物业都能够基于平台展开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比如街道办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做好服务和做好管理。管理层面,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社区各类场景数据的“一网统管”。这些数据包括社区人口数据,各类基础设施设备产生的数据,诸如社区安防监控、社区充电桩、路灯、井盖、气候、环境等系列数据。这些数据能够集约化的在一个平台上统一管理。当其中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高效的联动相关智能部门进行检修坚决问题。

  比如面向社区居民,普通居民对智慧社区平台的期望就是能够基于平台享受到便捷安全的社区生活服务。比如业主能够通过平台实现充电桩充电、访客远程授权访问、高空抛物安全监测、电动车入电梯预警、火灾消防预警等这一系列切实关联到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

  Q:智慧社区包含诸多子系统,包括安防、消防、环卫等,各系统之间数据链路的打通是实现社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前提,如何解决“数据孤岛”这个历史性问题?

  A:社区场景类型非常丰富,各类系统及涉及到的数据类型也五花八门,有基础的人、车、事、物、组织,这是一个社区基本的数据元素。除此之外,还有包括水、电、火、气象、环境、水质等一系列环境类型数据。

  打通各类数据之间的链路是决定社区能否实现智慧化运行的先决条件。所以,社区治理平台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兼容性,能够快速支持多终端的高效接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首先第一步要把统管范围内的各大小区里不同的终端设备数据在线化,数据接入后才能结合场景展开系列数据应用。

  这其中包含两个挑战:一是各类终端设备接入问题,二是不同场景数据链路的打通。

  多终端设备接入对软件平台要求很高,考验着中台的服务能力,能否对接上层应用,提供相应的软性服务接口,把多个厂家的系统进行整合,然后基于对设备系统的统筹管理,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交互、分析和应用,助力社区实现科学的“数据治理”。

  Q:目前围绕着智慧社区场景,升哲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和友商相比,亮点和特点在哪里?

  A:升哲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特点在于:

  1、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一套标准服务系统,无论是多终端接入能力、数据整合能力或者面向不同场景的分发能力,都能通过升哲科技软件平台对接各项服务。

  2、 另一个核心在于早期风险预警,升哲有一套非常好的运营体系和运营机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社区异常情况预警,比如通过AI监控实现对电动车入电梯的行为检测、高空抛物监测等典型应用,或者通过传感器实现火灾预警。当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时,能自动联动到物业保安甚至街道办,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核对事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通过良好的联动机制实现异常事件预警,并能够责任到人,从而促进整个事件处理流程的优化。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厘清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升哲作为数据服务商,在社区业务中,我们听取了大量来自街道办基层工作人员的诉求,比如在系统的服务层、工单流转、运营机制等方面如何优化?最终形成了人机结合模式,升哲提供产品+运营的服务,基层工作人员或物业进一步现场核实、处理,通过线上线下协作运营,打造出一个可以完全落地,持续运营的有机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

  Q:从升哲的经验来看,目前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哪些痛点?

  A:针对智慧社区建设,行业内普遍面临的第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单一一个社区的建设投入可控,但大规模批量建设智慧社区就面临着巨额资金投入的挑战。

  在这个层面,升哲有两点思考:

  第一,智慧社区建设要足够集约化和标准化。只有足够标准化后才能促进智慧社区在规模化建设过程中的边际成本递减。当建完第一个智慧社区样板后,后续只是做一些软件层面的升级,成本相对小很多。

  第二,探索新的建设模式。除了依靠政府财力去做投资型建设之外,其实还可以通过运营服务换建设的方式。将社区的一些常规服务,比如充电桩、餐饮服务、养老幼托等面向第三方商业机构开放相应的经营权,通过共同经营的方式完善社区的服务配套。

  除了建设资金问题和建设模式的探索,第二个是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很多智慧社区是纯粹的智能硬件的堆砌,同时由于设备之间互不联通,造成各系统间的割裂,无法发挥硬件系统协同的作用,升哲建议尽量通过有限的硬件系统去解决多个场景的问题。

  比如最常见的摄像头,考虑到利旧,如何在普通摄像机上实现AI算法的更新,可以考虑通过边缘AI盒子的方式,或者软件定义摄像头的方式来实现一机多用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得到本质的解决,需要从设计理念换一种全新的思路。

  Q:智慧社区谁主导建设,谁负责运营?目前行业内的“主导角色”是哪个群体?

  A:国内围绕着智慧社区建设有多个参与主体:

  第一是硬件厂商,硬件厂商的智慧社区方案,核心的设计理念还是聚焦在终端的采集能力上,通过部署不同的类型的传感器、视觉终端或者大型的智能设备来解决整个社区硬件终端设备的采集问题,设备商依托硬件体量创收。

  第二是软件运营服务商,这些企业主要会通过软件技术来解决数据联动的问题,不过他们的局限性在于不太懂硬件,可能造成软件应用和现有的硬件设施无法产生很好的协同。

  不过现阶段,随着住建部智慧社区相关指导意见的下发,能够给到软件集成商较为具体的设计框架。

  在实践过程中,软件服务商需要注意三点:

  1、需要去及时了解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技术点,比如对于AI视觉终端的参数和选型的了解;

  2、在此基础之上,软件服务企业还需要拥有平台建设经验和能力,基于平台的基础能力底座,才能在可控成本内实现智慧社区样板项目的规模化复制推广;

  3、要懂得服务和运营,及时跟进基层工作人员、物业等社区一线人员的诉求,只有充分满足一线人员需求的功能服务,才能让智慧社区系统的实用性发挥出来,并且通过运营的方式增强和社区用户的粘性,这点也最为重要,不然就变成一锤子买卖。

  Q:从营收的角度来看,如何推进智慧社区商业模式的良性循环?

  A:从升哲的业务角度而言,我们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服务模式,面向客户按年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要保障稳定的收益,最重要的是保障服务的效果。对管理者而言,通过智能化系统服务能够切实帮助街道办、物业单位实现管理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对社区居民而言,这套服务系统要能够帮助解决诸多实质性问题,比如火灾预警、物品丢失寻回、车辆剐蹭处理等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服务,只有服务到位,才能让居民用户对智慧社区服务系统产生较强的依赖和信任,最终推进软件服务系统的商业化落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升哲不会为后续的收费担心,只需要专注在通过集约化形式在一个系统上不断去开通不同类型的小场景应用,拓展业务板块,优化服务质量就好。

  Q:目前用户侧对这样的运营服务接受程度如何?为服务买单的意愿增长情况如何?

  A:运营服务业务整体市场增长相对快速。

  首先政策层面在大力推进,2021年推出的《十四五城乡服务体系规划建设》,2022年9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带动了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智慧社区”建设高峰。

  其次,市场需求也非常强烈,无论是从政府、街道办还是物业等管理者角度,还是居民本身对于更便捷、更智能、更安全的社区生活的渴望,都在推动社区的智慧升级。而在经历了前期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浪潮之后,现阶段,智慧社区正在进入“提质提档类”升级建设中,考虑到成本投入和实用效果问题,越来越多用户接受并且主动希望能够享受到智慧社区运营服务体系带来的便利。

  Q:如何看待2025年新型数字化社区建设目标?又该如何参与和推进?

  A: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对于这样一个阶段性目标,我认为还是会比较快的实现。

  基于前面的分析,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个点就是围绕着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这也是奠定新型数字社区的基础。

  第二点是精细化服务,通过以运营换服务、打造社区运营服务机制这样一些创新模式,可以快速的将各类细微服务不断嵌入到智慧社区的运营服务体系当中,从而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升级。

  第三点,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微单元”,随着多地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等大型项目的广泛发起,也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建设节凑,迎来稳定发展态势。

  Q:关于今天的话题,您这边还有什么其他想要补充的?

  A:现在整个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以前围绕着AIoT ,大家会频繁讲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但现在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落地应用相对成熟。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呼声还是很高,因为相对而言,AI和IoT技术落地还未达到普及程度。

  前沿技术要尽快落地,任何时候都要“贴地飞行”,紧贴用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智慧社区同时也讲求“因地制宜”,每一个地方都要结合当地的一些文化和习俗,去提供相应的治理方案。特别是在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的,只有让服务机制有温度,才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惠民服务的真实存在。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