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32-6智能油田(一期)项目在渤海湾全面建成投用。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信息技术加持并深度融合,一个已开发20年的老油田实现数智赋能、流程再造,生产效率提升30%,同时操作维护成本降低5-10%,用工减少20%。
通过物联网技术,2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台上安装了400余个智能摄像头,以及不计其数的数据自动采集点。林杨介绍,数据采集点有26000多个,它们24小时实时获取生产数据,每秒钟可采集10万余条数据信息,每年产生6TB的数据量。这些海量数据汇总形成“大数据湖”,成为油田生产预警诊断、主动优化和辅助决策等智能化管理的基础。
据悉,海上智能油田不单单是新增若干个传感器、计量仪、摄像头和无人机,也不限于海上设备设施的远程操控管理,由此获得的大数据,经创新算法模型计算,可辅助甚至部分替代人工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判断,对阶段性结果的评估,从而实现油藏研究可视化、设备运维自动化、生产运营协同化、战略决策科学化、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构建“智能、安全、高效”的新型海上油气开采运行模式。
作为智能油田示范项目,该生产管理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组总计编写了130多万行代码,形成了8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00余组算法模型,开发了1600多个业务功能点,涵盖了生产运行全业务链条,项目获得29项知识产权。
中国海油透露,将在此示范项目基础上持续优化、全面推广智能油田。预计投入24亿元,到2025年,初步完成全集团范围智能油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