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灾害损失极为严重。
科技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更多新思路。作为现代化救援工具,无人机因起飞便捷、反应迅速、可提供多维度数据等特性,近年来在应急消防领域广泛应用,已成为各地防灾减灾的标配。5月7日,侦察无人机正式纳入中央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这也意味着无人机将在常态化防灾减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那么,无人机在应急消防实战中都有哪些用途?让我们通过自然灾害救援、森林消防、城市消防及人员搜救四大应用场景,一起看看无人机如何助力灾害“洼地”转变为安全高地。
自然灾害救援
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后,后台指挥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获取灾害现场的全局画面,以辅助研判灾情。因此,二维、三维模型的产出对决策指挥意义重大。此外,灾后电路、公网网络瘫痪,使用无人机可携带中继基站,对灾区进行信号覆盖;现场画面实时回传,辅助后方指挥决策;无人机挂载探照灯,可以在夜间对救援现场进行照明、搜救。
2019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救援人员使用无人机产出第一张地面二维正射影像,为前期现场指挥提供了经纬度坐标、距离、面积等重要数据。随后,无人机持续采集三维模型数据,为灾情研判、灾后处置等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保障指挥救援工作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无人机在震区核心位置上空多点不间断采集视频影像,共飞行 40 架次,提供视频保障超过 4 个小时,视频流接入消防指挥系统,为指挥中心及现场指挥员提供多路实时空中影像,在高空中辅助人员搜救。
森林消防
在森林山火中,消防人员由于视野受限,无法迅速有效地掌握整体火势,加之因风改势等不确定因素,生命安全面临极大威胁。消防指挥中心难以全面快速对火情进行研判,指导决策。火情控制后,排查余火、阴燃火点,防止复燃等工作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2020年3月,凉山州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火势快速蔓延,火场情况复杂,车辆和人力难以抵达现场进行扑救。消防队第一时间启用大疆无人机参与救援工作。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系统不受夜间及烟雾影响,清晰识别火场区域,为进行火线蔓延分析和火线防守工作提供关键决策信息。
明火扑灭后,在无人机高清镜头下,救援人员快速识别目标区域是否有阴燃火点,通过无人机热成像模式确认阴燃火点;通过高倍变焦,详细察看复燃点;通过激光打点定位,精确获取阴燃火点坐标,投射到地图,交由现场消防指战员处置。
城市消防
城市建筑、居民分布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现场情况复杂,严重威胁救援人员及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救援人员难以靠近火灾现场,救援指挥中心也难以实时了解火灾情况。
2020年6月,一辆满载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在浙江省温岭市G15沈海高速公路出口发生爆炸,爆炸事故造成多座房屋损毁严重,现场烟雾弥漫,不少人员被困在倒塌的房屋内。现场有毒和易燃易爆品较多,严重威胁救援及被困人员安全;现场指挥中心与上级领导需要实时了解火灾现场全局情况,进行指挥决策;火灾覆盖面广,夜间现场部署的照明,很难覆盖核心灾区,地面视野受限。
消防救援队伍立即启用无人机,与建模软件搭配,迅速产出现场三维模型,成为救援战术制定的重要依据。大疆无人机在空中持续侦察,一旦发现任何可能的生命迹象,指挥中心远程指挥一线消防指战员切换到变焦镜头放大搜索。同时,无人机搭载照明负载快速机动照明,辅助挖掘救援工作,开辟了生命救援的“绿色通道”。
人员搜救
在水域搜救、山岳搜救等常见场景中,搜索区域较大,环境复杂,定位被困人员难度极大。传统的搜救作业,往往采用漫无目的的地毯式搜索。如今,有了无人机的“加盟”,搜救工作多了高空视野、移动敏捷的优势,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同时,还突破了夜间的限制,通过无人机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快速排查、定位目标人员。无人机还可搭载喊话器,对被困人员不间断喊话,指引被困人员,增强生存信心。
2019年5月,株洲市一老人在山上走失,山上植被茂盛,老人又有智力精神障碍,家人及热心村民参与搜救,三天两夜未果。消防队接到老人走失山中的求助,立即出动大疆无人机前往山中搜救,无人机热成像模式发现疑似走失老人,通过高倍可变焦画面进一步确认,并提供走失老人准确位置,仅用20分钟就将走失老人成功找到,高效完成搜救任务。
由点及面,服务防灾减灾
2020年9月,大疆行业应用响应相关部门的空中应急需求,联合全国32家具备应急行业无人机技术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大疆应急救援联盟”。至今,联盟共计参与全国各地大小应急事件200多起。
科技辅助,抗御结合。无人机常态化应用,将有助于应急救援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助力提升防灾减灾硬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