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疫情“大考”下的智慧城市如何建?

疫情期间,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智慧城市被寄予厚望,一些城市依托信息化技术展开防疫战,然而还存在手工登记等传统工作方式也让外界质疑智慧城市“不够智慧”。
资讯频道文章B

  疫情期间,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智慧城市被寄予厚望,一些城市依托信息化技术展开防疫战,然而还存在手工登记等传统工作方式也让外界质疑智慧城市“不够智慧”。

  浪潮作为智慧城市运营商,始终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撑,如何看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集团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姜振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第一财经、钛媒体等媒体采访时认为:

  智慧城市建设仍需夯实基础,并以问题导向来审视规划;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城市不会推倒重来,但是会聚焦更“快”而“实”;只有注重技术积累、拥有平台优势的企业,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

20200211110029301.jpg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理性看待

  记者:如何看待智慧城市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与外界预期的差距?

  姜振华:从智慧城市建设所处阶段来看,目前各界的期望值太高,还需要理性认识。

  智慧城市的建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包括网站、办公OA等建设,卫生、环保、能源、水利、交通等行业应用建设;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之上,提供云服务支撑;第三阶段是“烟囱化”系统的横向贯穿和打通,帮助政府流程再造,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目前智慧城市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先做好基础设施搭建、行业领域应用和数据的融合工作,找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的发力点,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各地政府部门搭建的信息化系统平时可以解决部门内部各种问题,但疫情发生后,应对突发事件时还存在差距。例如城市人口的数据目前还是以公安部门身份信息来做判断依据,但是并没有对卡口、社区、医院等人员进行融合汇总统计分析,所以数据的精准性与疫情防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主导,比如各个部门数据不共享,智慧城市很难生效。疫情是否会对政府建设思路有改变?

  姜振华:智慧城市肯定需要政府引导。以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为政府管理服务,但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如何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逐渐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各级政府、厂商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要以问题和应用导向来审视和完善智慧城市规划。比如,围绕市民出行问题,可以通过市民反馈、企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来收集问题并加以归纳分类,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对生活品质的改善。浪潮一直围绕“优政、惠民、兴业”的目标来建设智慧城市,今年也会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服务着重发力,开展各项惠及民生的线上服务,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

  记者:是否需要政府流程的改变?政府把流程梳理好,再和建设结合起来?

  姜振华:如果政府存在流程不通、数据不通等情况,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关键所在。比如说群众普通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出停车位缺口、车辆拥有数、人员密度、人员年龄结构、职业以及居住地配套服务等信息,再根据城市规划情况进行综合研判,政府相关部门就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进而打通政府相关流程。

  “疫”后智慧城市建设不会推到重来

  记者:疫情之后,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否会变化?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问题是否会有增建或逐步推进?

  姜振华: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会推倒重来,而是基于现有的框架来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近期上海发布的智慧城市指导意见,没有否定和推翻原有框架,而是更聚焦于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经济发展的一网通调、城市生活的一码通行等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快”和“实”。

  疫情期间,浪潮支撑云南省疫情监测指挥系统搭建,上百人从大年初一开始工作,系统5天上线,快速满足了抗疫的需要。其中爱城市网能够快速提供人口排查服务,是因为该平台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人员支撑能力,能在关键时期灵活定制服务。所以说,只有注重技术积累、完善平台建设的企业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

  另外智慧城市建设还要注重实用性,智慧城市服务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关键还是在于实用,让市民、企业、各委办局等一起进行效果评估,决定是否实用。

  记者:基于智慧城市建设,未来会有大投入预期吗?

  姜振华:今年,随着国内投资加大,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码以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基层公卫、大型医疗设备、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连接和城市以路灯为载体的基础设施的连接,都成为可能。

  2020年对智慧城市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窗口期。因为应用于智慧城市的5G、区块链等技术已比较成熟,在解决疫情中城市发生的核心和公共问题后,未来能带来更大的支撑作用。新的一年,智慧城市建设将会突飞猛进,发展日新月异,这也是浪潮把智慧城市作为重要业务板块、进行重点投入的原因。

  “云数智”一体化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结合浪潮的具体实践,智慧城市是否会在助力防疫中提速发展,背后有哪些技术支撑?AI或是其他?

  姜振华: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以云计算为底座。AI、区块链、大数据是具体应用场景的支撑,而基础的支撑是云。疫情期间,阿里、腾讯等公司紧急扩容近10万台服务器,就是因为运行过程需要算力和服务支撑。今年,云计算领域相关技术,虚拟化、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都会得到快速发展。

  疫情期间,浪潮在多地满足以服务器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化设备需求。浪潮全国的69个云中心正常运行,并在云上搭建了多个省市的疫情防控指挥平台,为政府、企业提供云上办公、云上视频会议等服务。浪潮在山东、湖南娄底、四川攀枝花等地通过智慧城市助力科学防疫。

  这些疫情期间的支撑工作,是浪潮基于云端,围绕社会服务,提升数据和城市治理能力,一体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体现。

  记者:具体的案例中,比如智慧泉城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有哪些应用?

  姜振华:由浪潮和济南市政府合资成立的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与公安局合作,对济南800万人口进行全面摸排;与卫健委合作,对接疫情数据,提供疫情发布服务;与大数据局合作推出口罩预约服务;与交警合作通过人车路协同系统收集车辆以及人员信息;

  与工信局合作开发企业复工系统对企业各项复工情况进行线上收集与更新。

  并基于企业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紧急部署的“复工人员返岗乘车信息上报系统”,后台可通过大数据分析需返济人员集中地等信息。济南市可根据分析结果安排专列接工人返岗复工。首趟专列将于近期从重庆出发,不日将抵达济南。基于手机端的身份健康码系统,市民还可实现一人一个健康码。

  智慧泉城正在基于之前的架构,更加聚焦业务需求,通过融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化云的能力和数据的能力,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合力推动

  记者:智慧城市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浪潮可以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哪些环节需要政府部门、生态伙伴推动?

  姜振华:计算(AI服务器、X86服务器)和云服务及平台能力是浪潮核心竞争力。计算、云服务和平台能力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底座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浪潮在30年服务政府客户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熟悉政府业务需求。

  浪潮和政府合作,围绕城市建设需求梳理出上百种解决方案,再把这些解决方案共享给合作伙伴。平台能力和云服务能力由浪潮提供,具体应用产品的研发和解决方案,则依靠合作伙伴和生态,实现“平台+生态”战略格局。

  记者:不仅是浪潮,许多互联网公司也看重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有没有独特的运营方式?

  姜振华:浪潮提出“运营”理念,实际是经营理念。浪潮进入智慧城市领域时,与当地政府等合资成立运营公司,由合资运营公司承担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角色,从当地政府或市民角度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浪潮会引导合作伙伴在当地经营落地而非项目落地,组成多种股权结构或者多种商业合作模式的生态。将来行业之间、公司之间的合作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常态。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厂商的竞争,但彼此之间的合作更是大势所趋。浪潮也在与顶尖的互联网公司比如滴滴、BAT等进行合作,打造智慧城市良性生态圈,共同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