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介绍了上海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关情况。
龚道安表示,经过两年努力,智慧公安对警务活动和社会治理的赋能效应逐步显现,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创新高,携程网评选的2018年度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上海排名第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去年将上海评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保工作取得党中央满意、各国嘉宾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我们正在将‘公安大脑’升级为‘城市大脑’,打通公安、住建、交通、应急管理、水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为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龚道安透露,上海依托智慧公安建设,集成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公安工作重心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
目前,全市公共区域布设安防“神经元”70余万套件,即时感知推送各类风险隐患,全领域全天候全时段为城市安全站岗放哨。同时,把街面“电子警察”升级为“平安卫士”,既管交通违法,也管社会治安,抢劫、抢夺等街面犯罪,往往一经实施,即被智能识别。3400余个居民小区已升级为智能安防社区,加装智能门禁、微卡口、烟感等“神经元”。
龚道安说,上海已初步建成匹配城市体量的公安大脑,具备超级存储和运算能力,研发了一大批融汇全警经验、注入人工智能的系统模型,为打防犯罪和行政管理插上智能化翅膀。通过预谋犯罪甄别模型,公安部门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多起策划在沪抢劫的犯罪线索,嫌疑人刚刚“组队”就被“团灭”,犯罪被遏止在实施之前。
依托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警务微信系统,实时撒点警情,精准定位警力,就近调度装备,自动触发预案,并通过数据警察24小时在线提供情报服务,使民警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20%、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
另外,上海公安机关近年来不断打造创新实用的智能产品,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一批会“思考”的智能信号灯、会发声发光的行人过街提示器亮相申城,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用“智慧”激活城市血脉。“非接触、不停留、有尊严、无辐射”智能安检设备用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公共场所。大人流监测覆盖外滩、豫园等主要旅游景区,动态掌握现场人流变化,实时指导精准实施限流、单循环、交通管制等疏导管控措施。一批多功能一体机投放在派出所,可自助办理户政、交通、出入境等事项,能像银行ATM机一样为市民提供24小时服务。
据介绍,目前群众和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全部71项公安审批事项,以及“开具户籍证明”等21项高频服务事项。其中,29项实现“零跑动”,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其余63项“最多跑一次”,提交材料平均减少52%,审批时间平均减少58%。龚道安表示,9月底前,全市“综合窗口”派出所将增至90家,预计年底前将增至2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