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交通大数据 让出行更通畅
《2018年厦门市交通大数据报告》发布,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数据背后的奥秘。大数据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科学、高效、精准地满足需求,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是首要目的。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组建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行信息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正在让大数据活起来,让大数据“说话”:找出全市交通运输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科学管理,在“补短板”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降本”,进而让交通运输这一城市的“血脉网络”更安全、更通畅、更高效。
日前,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行信息指挥中心发布《2018年厦门市交通大数据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一窥数据背后的奥秘。
一支超过1000人的建设队伍,正在厦门西海域、在厦门岛内兴湖路地下岩层中不断掘进……这,是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的建设现场,今年,该项目将力争洞通,明年实现通车,成为厦门跨岛交通的又一个重大发展事件。
修建厦门第二西通道的原因,大数据中能找到答案。《2018年厦门市交通大数据报告》中指出,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厦门大桥这“四桥一隧”,进岛26.0万辆次/日,出岛26.4万辆次/日,且进出岛车辆数仍在增加。
那么,哪座通道的通行压力最大?数据显示,海沧大桥进出岛车流量占“四桥一隧”总车流量的比重29.2%,排在首位,这座1999年建成通车的跨海大桥,所面临的交通压力可见一斑。
这也成为第二西通道加速推进的重要背景。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岛交通,是厦门跨岛发展的‘先行官’,其加速抹平岛内外发展差距,各类经济产业也从通道向外‘辐射’,优化了产业发展格局。”
因此,在第二西通道策划初期,交通运输部门就以大数据为参考依据,在建设时间、形式、选址、线位、交通流向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考量,最终确定以隧道方式横穿西海域,并在岛内继续以下穿隧道快速连接多条主干道。这一方面构建了一条全天候进出岛通道,同时也高效疏导各方向车流,避免在岛内成熟城区的有限空间内“大动干戈”。
大数据同时显示,厦门的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厦门大桥在进出岛总车流量的占比分别为20.5%、17.1%、17.3%、15.9%。其中,东向主要通道——翔安隧道在高峰期的拥堵情况最为严重。今年,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将全面动工,在桥梁设计等方面,也将大数据作为决策参考,据悉,第二东通道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
春节前,厦门北站和厦门地铁来了一次“跨界合作”:乘客乘坐动车高铁抵达厦门北站后,从北出站口下到地铁站台,可免去安检即可乘坐地铁。这个便民举措,也与大数据有关——《2018年厦门市交通大数据报告》显示,地铁开通一年多来,厦门北站的日均客运量约为0.98万人次,排在全市各个站点中的前三甲,因此,实现铁路和地铁的无缝换乘,是实实在在的便民。
那么,迈入轨道交通时代后,厦门市民对地铁接受程度如何?大数据显示,2018年1月,地铁日均客流量为9.3万人次,12月增长到13.7万人次,增幅达47.31%。
这样的增幅背后,也有大数据的“智囊”相助:根据统计,轨道交通1号线热门站点的前五强分别是镇海路站、乌石浦站、厦门北站、中山公园站和吕厝站。“为了发挥地铁大运量的优势、缓解出行难、提高公交出行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109条线路进行优化,其中半数以上是围绕着地铁进行的。”厦门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当然,纵观2018年公共交通大数据,地铁还是“小老弟”——去年,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190.2万人次,快速公交(BRT)日均客运量26.85万人次,地铁日均客运量11.33万人次。但是,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厦门公共交通运输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输部门仍将利用大数据,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当前,厦门公交集团正从大数据中总结出乘客出行习惯,比如,哪些道路上的客流量最大,哪些站点之间的潮汐现象最明显。”该负责人说,“基于这些数据,厦门公交运行将更为科学、智能,实现降本增效。”
2月1日,为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交通行效率,厦门在湖滨南路辅道右侧车道、莲前西路主道右侧车道设置了公交专用道(全长11.6公里),规定每个工作日的7:00至9:00、17:00至19:30,只允许公共汽车、校车和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通行,试运行时间为一个月。
实施公交专用道的意义不言而喻。比如,资料显示,1台公交大巴可承担60辆小汽车的载客量,公共汽车人均道路资源占用率仅为小汽车的1/25,“因此,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优先发展战略,其能够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缓解厦门岛内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那么,半个多月来,这条公交专用道的运行效果如何?大数据显示,公交专用道至少让高峰期的公交车时速提速了20%。“跑起来”之后,公交班次运转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乘客上下班速度更快、公交载客总量更高。
《2018年厦门市交通大数据报告》显示,去年,全市公交平均巡航时速为21.19公里,在全国24个公交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排第6,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44.3%。另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厦门市道路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为3.41(基本畅通),工作日早高峰拥堵指数为4.12(轻度拥堵),晚高峰为5.07(轻度拥堵)。其中,晚高峰的拥堵指数已经接近中度拥堵水平(6-8)。
“公交专用道的实施,将对以上数据产生正面影响,当市民出行习惯改变后,厦门早晚高峰的拥堵情况将得到缓解。”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将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降到4左右,也就是基本畅通。”
另外,2018年,厦门市完成36处隐患路段整治和20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改善,打通6条断头路。
2月16日零时05分,乘坐D4296次列车从深圳北来厦的96名旅客下车后,发现出租车道上已经有二三十辆车等着他们——其实,D4296次发车时,有多少人在厦门站下车,厦门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已经知晓了。
这种大数据服务,在当下的“春运时间”中尤为重要。数据显示,春运前29天,厦门铁、空、海、长途客车四种运力迎送旅客865万人次,其中,铁路运量528万人次、航空运量234万人次、水路及公路运量103万人次。
“有了精准数据,交通运输部门就能开展精准保障。”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客流量进行初步估算,再对全市各个客流集散地科学配置市内交通接驳运力,实现供需匹配。”
春运保障只是全年工作的“第一场大考”。《2018年厦门市交通大数据报告》显示,去年,厦门巡游出租车营运5646万趟,日均营运15.47万趟,如何实现高效运转是一项课题。
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大数据显示,巡游出租车的热门起终点为湖里万达、梧村长途汽车站、莲坂新村、文化艺术中心、明发商业广场、前埔南区等。根据这些数据,交通运输部门将对出租车市场进行科学管理,在满足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保持出租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