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静许久的安防江湖,又出一桩大事……
有消息透露,海康威视已经在2018年悄然完成了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来七大行业事业部进行重新划分,整合为三大Business Group,包括针对政府类公共安全市场的PBG,针对银行、金融等大企业市场的BBG,以及针对渠道市场、中小企业市场的SMBG。
有业界人士称版图类似华为BG划分,而且有些接近BAT气质了!
实际上,这并非是海康威视首次调整内部架构。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海康威视一直围绕视频技术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和身份定位。
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到 “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领域从嵌入式产品开发延伸到安防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在视频解决方案基础上加入报警、门禁产品及解决方案;成立七大主要行业事业部;拓展机器视觉、工业无人机领域解决方案;再到生态体系建立者与主导者。
但似乎,本次的调整更似有大刀阔斧的颠覆气势。
只是,在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下,外有旷视、商汤、云从、云天励飞、比特大陆等人工智能公司的大肆入侵,更有大体量科技巨头华为的野心勃勃,以及互联网大佬阿里的虎视耽耽。此时的安防产业,好似不断迸发出巨大热量的太阳体,相当耀眼,但又处于格局形态不明朗的混沌阶段。
作为安防界名副其实的大佬,海康威视此时出手,对组织架构大动干戈,意欲何为?是内忧还是外患?
变阵实乃居安思危
今年10月份,在a&s传媒举办的“2018年中国安防十大品牌论坛”的圆桌论坛上,a&s传媒总经理关玉娟抛出“面对技术潮流和产业变化,传统安企是否焦虑的话题”。
海康威视副总裁徐习明表示,“焦虑这个词不是很精准,因为海康比较正面看待安防市场,如果说焦虑的话,应该是如何快速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首先就是客户反复提及的成本问题、交付和维护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架构,更好地融入用户业务。”
大华股份研发中心副总裁殷俊用“痛并快乐着”来代替焦虑,他并指出痛苦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用户场景碎片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碎片化以及算法碎片化。其中场景碎片化是痛苦的,这个问题并非单纯靠人工智能技术就能解决,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决场景化问题,解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快速交付,因此必须将AI带来的智能化趋势转向工程化,这是当前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强调,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永远来自于企业内部。
从以上海康和大华方面的回复,可以看出,传统安企大佬真正焦虑的并非是外来者的搅局,而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即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潮流下,如何将智能化技术转化具体的项目工程,真正解决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使客户愿意持续购买产品和服务。
由此看来,面对外界的纷扰不断,海康和大华是冷静而睿智的。
据海康威视透露,企业内部的管理调整顺应着外部的变化,随着组织规模变大,持续进行变革。目前公司每年有 100 个左右的变革项目在推进,推动企业内部的持续改善。现在看以前的7个行业事业部分类过细,正在调整。通过变革,软件在架构和组件方面实现了更好的通用性,所以海康也有能力以此为基础做事业部的具体调整。
海康这话说得相当完美,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头脑冷静和态度笃定的智者形象。不过也传递了强烈的转型信号-外有强敌入局,同时海康也向外走出重要一棋!
回想中国安防的崛起历史,海康和大华在安防领域可谓一骑绝尘,傲视群雄。海康威视成立17年来,唯有大华股份能与之抗衡,也是其唯一棋逢对手。可以说,海康威视具有足够资本和实力傲视安防界。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巨头更应该拥有居安思危的胸襟,应时而变的警惕,改革创新的魄力!
这些年,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都会有一批巨头们轰然倒塌,这些的例子数不胜数。
曾经被喻为女鞋业的“宝马”和“奔驰”的老品牌达芙妮和百丽,在电商时代相继倒下,一代鞋王达芙妮市值跌到5%,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曾经在手机行业风光无限的芬兰巨人诺基亚,短短两年时间,就被时代狠狠甩在最后面,如今的诺基亚,早已在手机行业销声匿迹了,实在是令人扼腕;
银行ATM机领域的三大巨头维珍创意、广电运通、新达通,仅仅一年时间,即从夜夜笙歌到垂死挣扎!
被跨界打劫者击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移动最后才发现,其最大的对手不是联通,而是腾讯;
柯达垄断了全球的胶卷,而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它一夜轰塌;
康师傅从风靡全国到减产活命,干掉他的不是今麦郎,而是外卖。
就连如今的苹果,也是地位不保,正在走下神坛!
......
这些巨头可谓赢了天下,输了时代!但实际上,打倒这些巨头的不是别人,更不是时代,而是自己的保守思维。
时代的变化瞬息万变,人工智能对安防产业变革已然不可阻挡,未来安防产业版图将会如何改变,还是未知。但是,无论是传统安防企业还是人工智能公司,如果不快速对产业变化做出调整,再强大的实力和地位,倒塌也是一瞬间的事。
而海康威视本次的内部调整,无疑传递了强烈的转型信号-外有强敌入局,同时海康也向外走出重要一棋!说是内忧,其实更可以说是应势而变的能力。
在这方面,大华做出也相当不错,今年安博会上,大华正式发布了“大华HOC城市之心”战略,它是以“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为能力支撑的智慧城市发展引擎,能看到大华在智慧城市发展发力的决心和方向。这也正是大华应势而动的创新思维。
入侵者们是外患?
业界皆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洗礼下,安防行业逐渐 AI 化、智能化,各类玩家竞相投入这片“肥沃”土壤。前有AI新创企业携带领先的算法技术,陆续入局安防领域。后有阿里和华为相当走心的摸索与布局。而2018年无疑是这些玩家最具有看点的一年,阿里Link Vision牛刀小试,平头哥的芯片情怀,华为带着各种概念和产品再次下水等等。
在外界者看来,安防行业规模巨大,必须入局抢得一杯羹。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2018年,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570亿元。其中,智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近300亿元,预计在2020年智能安防将创造一个千亿的市场,这也将是安防领域不可小觑的市场。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谢会彬曾在a&s传媒采访中表示,整个安防市场目前有1.8亿部摄像头,但真正能做到智能化的不超过10%,也就是说安防市场的增长空间真的非常大。
实际上,对于参与企业来讲,安防市场规模果真有这么大吗?海康威视方面则透露不同的观点。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在某媒体采访中表示,市场容量并非有外来者看到的那么大,安防市场确实增长相当快,但却只是一个“小”市场,主要体现在安防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建立一个从满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开发响应、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虽然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客户的这种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但市场的碎片化特征并没有改变。
细想,实际上确实如此,当前安防市场还没出现千亿级别的公司,安防双雄海康和大华加起来的销售额都没有达到千亿级。相对通讯、手机、房地产这些动辄几千亿上万亿甚至更大规模容量的市场来讲,安防盘子确实小了些。
不过,狭义的安防边界已经逐渐被稀释,正逐渐转变为智慧视频物联,往上上升到城市级视频应用,往下延伸到商业和民用市场视频领域,从城市视频大数据角度来看,这个市场并不小。
从阿里的ET城市大脑,华为的一云一池一平台的战略理念可以看出,两者在安防领域的大野心。华为是携芯片硬件优势逐渐向云计算扩展,阿里正好相反,是携云计算优势,加速向芯片布局,但城市级生态是两方的共同目标,未来也将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而传统安企的边界比较明显,比如海康此次的内部调整,PBG主要面对是公安、交通、司法等政府类市场,它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以前按行业划分的这几个行业间需要打通以及进行整合,这样有些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价值。但边界依然会限于城市视频安全领域。也这是海康方面一直强调,海康的边界很清晰,华为和阿里跟海康的竞争其实并不是很多,更多是合作的关系的缘由。
实际上,阿里和华为的野心远非止于安防领域,安防只是其智慧城市版图的冰山一角。智慧城市是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行业需求,而城市公共安全仅是其中一个小部分内容。
也可以说,阿里和华为进军安防领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对于AI新创公司来讲,最厉害之处在于AI算法技术能力,而AI们最为困扰之处于将先进的AI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相融合,发挥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
但笔者前面也有提到,安防应用场景很复杂,需要在产品解决方案、人员、渠道、项目实施等方面有很深的沉淀,而这恰恰是传统安防企业的优势和底气。虽然深耕几年,AI公司在安防领域落地项目比较有限,但随着人工智能公司持续加大安防产来的投入,不断扩展产品线,挖掘传统安防产品和工程人才,未来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只是或许与预想的市场份额会大相径庭。
最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来讲,安防领域也仅是他们业务领域的一部分。以旷视来讲,目前旷视主要承接三个方向的业务:个人IOT业务,包括手机上的解锁、支付、智能化相机等等;公共IOT业务,涉及安防行业的方方面面;第三是商业IOT业务。其他人工智能公司大多也都有涉及安防外的领域。
虽然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边界,但实际看起来,每家公司都对其他公司所规划的领域虎视眈眈,因此,总的来讲,现阶段安防产业的竞争格局不明朗。对于未来安防格局是否发生改变,业界有两种声音:人工智能公司方认为安防竞争格局必将改变,而传统安防企业方特别是巨头则是认为很难改变。
无论华为、阿里和AI创企能否改变安防产业版图,产业的智能化大趋势将是毋庸置疑的,而时代从来不会独宠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人。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无论哪方阵营企业,都应该具有居安思危的胸襟,不断锻炼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应时而动,才不会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