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在将人工智能服务于本体之时,就应该做好人工智能颠覆未来生活的准备,比如失业问题。
虽然不同研究所得出的失业率相差较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即将导致一大部分劳动市场的人员失业并且需要重新寻找合适的岗位。近日,国内首份《AI与未来就业》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采用与 Frey and Osborne(2013)相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 400 多个职业,估计从全国范围来看,可能有 70%的职业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如果剔除农业人口, 大概有60%职业会受到冲击。
报告发现,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取代和威胁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存在于所有的领域和岗位。
各职业在未来 20 年内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
图片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报告指出,对一个经济体的就业市场来说,具有不同自动化潜力的行业所占比重,即产业结构,是自动化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第一和第二产业中有大量重复性强、程式化程度高、与体力有关的工作,这些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部分替代;第三产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部分职业的自动化潜力
图片来源:陈永伟等,人工智能革命的就业影响:回顾和预测,2017
最先将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将是流水线工人。在对江苏、浙江、广东这三个中国制造业最前沿省份的调查发现,在杭州现在调研的企业有107家使用了AI,占12%;苏州,可以看到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换人技术的工厂,有70%的工厂人员减少,只有20%人员增加;在东莞,政府支持的2400个换人项目,已经减少了25万劳动力,每个工厂平均100人,占到全市5%的人口。研究组发现,在采用“换人”项目的工厂看来,在竞争过程中进行了机器换人的工厂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可以就会迅速挤掉没有进行机器换人的工场。这样的过程不断发展下去,就会逼迫这个市场上能进行流水线改造的工场都要改造,如果改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意味着,尽管目前采取机器换人的企业数量相对来讲还不是特别多,但是这个蔓延的速度很快。
尽管相关预测表示未来全社会只有10%的人工作,但报告并不这样认为。报告指出,即使有些工作岗位会被机器取代,还有很多新的岗位会被创造出来。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正向作用可以分为扩大需求和创造岗位两种。
首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直接带来了对专业数字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长,例如芯片设计师、数据分析师、逻辑架构师、机器人制造等职位。同时,得益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增长,人们对一般性工作岗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兴创新市场活力,催生出很多就业的新模式、新业态。这些新业态短期内创造了许多新的岗位并带来大量的就业,例如快递配送、外卖配送、电商客服、专车司机、网络主播、数据标注员等等。考虑更长的时间尺度,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产生机器人管理员、机器人道德评估师等 “科幻性”职位。
据了解,这份报告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发起的一个名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就业的挑战与应对》的课题,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成立课题组,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和红杉投资团队以及红杉中国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进行了多次交流,深度探求人工智能对中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历时一年,完成了这份国内国内首份《AI与未来就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