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下,这种新的零售形式或将已经出现。
无人便利店的风靡,正在吸引着大批品牌和资本进驻,各路玩家们开始了通常竞技。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还未正式在国内现身,国内厂商已经蠢蠢欲动: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联手水果垂直类电商缤果水果推出的两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在上海落地,居然之家的无人便利店概念模型Eatbox(怡食盒子)亮相北京国际家居展,阿里无人零售计划“淘咖啡”的快闪店纷纷开始试点。
无人便利店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15年,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便开始试水无人运营试点店,但在首日亏损之后试点便没了下文。有了前车之鉴,这些无人便利店是否能够活下来还饱受争议。随着RFID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逐步成熟,智能监控的全方位监督,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无人便利店将是未来新零售模式的雏形。
以阿里无人零售“淘咖啡”为例,购物流程为: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同时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然后通过闸机,开始购物。离店前,消费者会经过一道“结算门”,它由两道门组成,当第一道门感应到用户的离店需求时,便会自动开启;几秒钟后,第二道门将开启,此时已经完成了扣款,一旁的提示器会告诉用户,“支付宝共计扣款XX元”,完成消费。
将收银过程从自主到简化到消失,是线下零售店不断发展的过程,无人自主收银机因为其高昂的成本推广得并不顺利,且仍然无法满足大流量时购物的需求。为了简化这个过程,也有不少商家在陈列商品上或者购物篮上“动手脚”,通过电子标签的识别进行无现金自主结算,免去了结算时排队的过程。
无人值守,偷盗事件将是无人便利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阿里的这套无人零售解决方案首先在入门处设置关卡,必须是实名认证的淘系会员,其他无人便利店也均采用了手机APP绑定开锁,从进门之前识别消费者身份。在技术上,该方案采用了多路摄像头和传感器进行结合的模式,实现无死角、全覆盖监控,另外还运用了“非配合人脸识别”技术,能在用户不配合看镜头的情况下,精准捕捉用户的生物特征,并进行匹配、计算。此外,若结算时,若消费者试图作弊,例如刻意掩藏商品、或撕毁电子识别码,则被视为不良记录,并影响其下次入场。
传统便利店因为雇员少,很难分出人员对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进行分析。无人便利店则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线下零售业提供精准营销,也是无人便利店的最大优势之一。通过人脸表情识别、动作识别,能帮助商家判断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通过目标检测与追踪系统,根据消费者运动轨迹和在货架停留时间从指导商家调整陈列方式和服务配置。
尽管媒体在大力吹捧无人便利店迎来新的风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人便利店还存在很多漏洞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消费者在购物时退换货的问题?在遭遇恶意破坏时如何快速进行制止?如何迅速从丰富的陈列商品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高昂的设备成本及维护费用与雇佣店员的成本差决定了盈利的多少……
而至于消费者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笔者看来无人便利店的主要用户在受互联网影响长大的年轻一辈,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已经大大的拓宽了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从共享经济的出现到繁荣,足以可证新事物的市场接纳时间在不断缩小,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
虽然漏洞很多,无人便利店或许不是零售业未来的最终形态,但至少目前它将成为集结线上线下,购物便利化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