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超火的电视剧《欢乐颂》里,安迪家门口的监控摄像设备就是海康威视的产品;机场、大型商场的地下车库,不用停车取卡进出,自动指引找寻停车位,反向寻找车辆,自助完成停车收费的,也是海康威视的产品……昨天下午,记者随杭商全国理事会的会员单位和一些IT、互联网企业到访海康威视,体验了一把当下先进的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新科技,更聆听了一场高质量的杭商产业对话,透露着海康威视作为全球性领先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和思路,以及杭商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次名企互访活动得以成行,主要基于此前邀请了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先生参加杭商机会企业家经验分享茗谈会,当时不少杭商企业代表都表示,希望能够到海康威视总部进一步学习交流。
“我们企业是做物联网的,本身和海康威视就有合作,但这次来参加活动还是感触颇深,他们有许多的新技术领域未来还能继续加大深入合作。”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初说,他也和其他企业家一样是来“取经”的。
走进海康威视总部的展厅,顿时眼前一亮,有最新研发的无人机“雄鹰”,能够在高空200米完成空中巡逻以及救援任务;旁边还放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智能仓储系统,“我们的机器人是通过‘视觉’扫描地面二维码,有目的有目标地完成智能运输,它能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与普通的使用红外线或其他传统的传感技术的机器人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海康威视产业发展部总监于亮说。随后,于亮还向大家介绍了一系列用于智能交通、医疗、学校、司法、能源、金融等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海康在近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挑战“往前走一步”,在2011年实现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第一位后,尝试推出民用产品开启互联网业务,2014年又进行跨界探索,做视频内容服务。
那在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海康威视都是怎么做的呢?
“不管我们的业务或产品做了怎样的创新、突破,包括现在讲跨界,其实,我们都还是围绕着‘视频’为主心骨,公司这么多年的发展,是一个个产品或业务不断叠加的生命曲线组成的抛物线,这些抛物线都是在最高点处再延伸出一个新的抛物线,不断递增发展,譬如我们之前尝试成立子公司‘萤石’开拓‘to C’市场,以及现在参与工业机器人制造等。”于亮说。
参观结束后,二十多位杭商代表和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进行了一场小型的圆桌会交流。
现场问答实录(Q代表问,A代表答)
Q. 沃驰投资总经理陈杰:
今天参观后,海康威视的云数据让人惊叹,未来在大数据上,海康威视会不会有进一步的策略,并在产业互联网上进行哪些布局?
A.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海康威视在产业互联网上的布局主要有两块,一是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就是他们自己的数据库,比如公安、交通等这些行业用户,不仅为他们建立数据云,还提供设备,目前我们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市场销售份额在全球同类品牌中排第四位,实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部分则是打造公有云,也就是我们自建的萤石云,面向中小企业或民用用户提供云服务。这主要是基于互联网,针对“to C”用户做服务,主要是视频增值服务。
在未来,我们从为大家提供由“to C”产品向“to C”服务转变。打个比方,你不在家,当你家里闯入一个陌生人时,我们的产品会自动推送报警信息到你的手机上。
关于“to B”领域,比如交通大数据,整个城市用车情况、交通情况通过车辆的大数据分享,就可以实现停车系统、道路交通以及相关的收费系统的优化及服务的便捷等等。
Q. 杭州名北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近达:
我们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看到海康威视也有关于智能制造,现在都提倡个性化配置,服装也有3D视觉测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尝试机会?
A.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现在的工业相机有多种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功能类型,例如有的是测三维的,有的是讲究精确精度的等等不同产品。
如果有兴趣可以对接看看,我们是否有符合你们需求的工业相机。我们也在做智能机器人,但不是做简单的机械操作的传统意义的机器人,我们是希望给这些机器人装上“眼睛”,使他智能化,比如原先是设定好的一个动作,他机械性操作,未来可以变成他能通过识别图像进而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操作。
所以我们产品的特点还是“视频”,我们的所有产品和业务都不会离开我们的这一核心技术,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产品的延伸,就像刚才大家参观时看到的一系列工业相机,我们正在把它们逐步丰富起来,变成适合不同场景的智慧的“眼睛”,提供给有需要的用户。
Q. 正凯集团发展部总经理王剑锋:
我们集团的投资战略也在看一些项目,在美国的一些同学近来讨论的话题和今天的主题也非常契合。关于神经元和深度学习这个范畴,海康未来的战略是怎样,现在对技术的评价和安排是怎样?
A.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如果有这样合适的团队和项目,都可以有多层面、多方式的合作,我们都非常欢迎。如果有兴趣,可以跟我们的研究院对接、沟通,我们的研究院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项目的研究,像一些智能算法,有很多成果也在国际上获过很多奖,非常欢迎有意向的企业跟我们交流。
Q. 杭州沃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田园:
我们的创始团队也都是技术人员,来自于阿里巴巴数据库的核心团队,和海康当年还是有共通之处,但随着公司不断壮大,技术团队创业转型做管理出现了一些瓶颈,海康当时是如何解决的?
A.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根据个人经验是有两个方面吧,第一还是团队的自我学习,掌握非原来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
第二点,就是可以招聘一些在互联网行业内有成熟经验的人才。例如,我们现在的萤石团队中,就有很多来自于互联网企业,有丰富的互联网企业的工作经验,加入到我们的团队里,发挥他们的优势。
Q. 杭州紫光楼宇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
你之前也负责过营销,全国三十多个子公司都向你汇报,但管理学上讲,管理不超过十个人是最合理的,那在你实际管理的运作过程中是不是会有些问题?如果这下一层子公司的负责人离开,是否会影响整个营销体系?
A.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这个过程中问题是会有的,不存在没有问题的管理模式。关键是企业内部自己仔细分析利弊。比如,在这管理中间再加一层,到底会有多少好处?利弊各是怎样的?我们是考虑评估之后,还是决定不加这层。
这种管理方式里,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充分授权,就像华为说的,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做决策。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决策权,并不需要所有的项目都拿到上面总部来决定,作为上层主要是掌握大方向,约定制度,按照制度执行。
这样对下面一层分公司的团队来说,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像我们很多分公司从原来的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再到现在一两百个人的团队,这个过程,对分公司负责人个人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
至于子公司负责人离开的影响,要看企业发展到什么规模,到了一定的规模,你的客户也好,用户也好,认可的是你的企业,你企业的品牌,不是某个区域负责人,这样的因素不会有太大影响。就像华为,他们的区域代表就是经常要换的,但这并不影响用户与华为的业务。
Q. 杭州哼哼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峰:
我们现在看到海康的产品和人才培养都做得比较好,但是现在上市了,在市值管理上,有没有做相关的应对?
A.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海康的理念是通过业绩、品牌影响力持续地为股东带来长期回报。
海康的文化是工程师文化,比较严谨,所以我们要看市值,但也不太看市值。看市值就是扎扎实实把业务做好,把企业经营好,用实际的业绩给股东带来长期的、稳定的回报。不看市值就是不会为了市值表面好看,去说或做什么事情,海康一直以来的风格就是做的多,说的少,先做,后说。包括,就像大家都已经知道的我们的收购动作,就是为了扩大产品和业务线,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