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加速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互联网+”国家战略的物理载体……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正在积极研究出台《新兴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过程中,争取在2016年春节前发布。”2015年12月24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在“2015年移动智能终端峰会”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智能硬件”分论坛上表示。如今,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智能硬件产业将迎来又一个支持政策。
随着智能化、互联网化与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正在蓬勃兴起,掀起新一轮的终端变革。智能硬件是具备智能处理和数据连接,实现感知和交互、服务功能的产品,仅在电商平台统计的单品数就达数十万种,产业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以可穿戴设备为例,出货量同比增长达到200%。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将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智能硬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我国智能硬件众创生态已经初具雏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产业聚集区形成较为完整的创客文化产业链。随着行业内中小企业和个人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和生长,孵化器、创新空间等基础设施逐步成熟,网络众筹、众包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快速应用,3D打印、开模制版、协同制造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为何突然横空出世的新品类——智能硬件能得到如此多的关注与参与?乔跃山认为,智能硬件加速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互联网+”国家战略的物理载体,可以预见“互联网+智能硬件”的模式将迅速向工业、医疗、交通、农业等各领域进行广泛扩散;智能硬件多样化、长尾化的产业特点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智能硬件的发展还有利于落实供给侧改革,其将带动人工智能、生物传感器、虚拟现实、新型供电设备等新一批全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同步起跑、同台竞技提供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他表示,人工智能、传感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不断突破,加快了智能硬件形态和功能的创新,推动智能硬件新业态、新模式向生产生活各方面渗透。作为“互联网+”国家战略的物理载体,在生活领域,智能硬件丰富人们的消费内容,大大提升了传统消费品产业的附加值;在生产领域,生产性智能硬件极大提高了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生产能力的提升。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硬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乔跃山透露,因此,发改委同工信部也正在积极研究出台《新兴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争取在2016年春节前能发布。该计划涵盖了智能硬件产业从标准化、平台化到全产业链的研发产业化、示范应用,希望通过2016—2018年的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行动方案从国家层面对智能硬件给予系统化的支持。
会上,他还同时对智能硬件产业的创新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完善智能硬件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双创”生态。加强开放的软硬件底层技术,敏捷机制、大数据推广等研发生产服务,与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投资等创新机构结合,快速形成产品原型,加速产品迭代。他表示,工信部、发改委等都正在搞创新基金,基金规模都在几百亿量级,且将以此作为母基金,带动社会投资。基金的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能硬件将是下一步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向。
二是鼓励智能硬件核心技术创新。加快掌握人工智能、高性能低功耗芯片、高精度传感器、轻量级实时操作系统、新型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一批关键技术,加强与集成电路、5G等相关技术的衔接,鼓励建设开源开放的技术产业生态,推动各类技术创新要素的聚集交流和共享。
三是推动智能硬件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医疗健康、智能家居、车载应用、生产办公等重点领域需求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打破行业壁垒,建设合作平台。通过试点推广的方式,促进产业链的互动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传统升级。据悉,工信部正在与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部委探讨,利用智能硬件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推动居家养老、数字医疗等产业的共同发展,“我们是想通过这种政府部门间的跨界联合,共同推动下一步‘互联网+居家养老’、‘互联网+社区’、智慧医疗等产业的发展。”乔跃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