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这家ICT领域领导企业,在近日举办的亚洲创新日活动上宣布,已在全球20多国打造60多个智慧城市样板,积累丰富经验。这些值得业界研究。
各国看好智慧城市未来前景
数据显示,ICT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每增加20%ICT投入将撬动1%GDP增长。亚洲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上也引领了世界潮流,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家宽带建设先行一步;中国的通信技术研究创新实力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日本、韩国ICT新技术应用令业界瞩目。
为此,各国纷纷推出了面向未来的国家ICT发展计划,并制订了相关产业政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中国制造2025、日本的SmartJapan、马来西亚的SmartCommunity等,将ICT产业发展纳入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以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显著特征的联接技术,不仅将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引擎,也将为各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宜居度和人文关怀的提升提供驱动力。”华为亚太区总裁李今歌表示。
李今歌提到就是备受关注的智慧城市。尽管各方对智慧城市定义不同,但都很看好。智慧城市技术与规划研究专家、华为行业解决方案CTO苏竞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利用ICT技术有效管理城市各功能环节并促进城市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和体验质量,包括智慧政府、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而信息高速公路是迈向智慧城市的必经之路。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副主席斯蒂芬?安泽尔表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大城市节省了巨大成本。例如,韩国首尔每年通过智能方案降低10%的能耗。
但是,全球各国每个城市遇到的痛点各不相同,智慧城市建设不能纯粹跟从,还要看清痛点以及制定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业内人士分析,要想让城市在全球具有竞争力、成为明日理想的智慧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政府、运营商和民众发挥“合力”,利用ICT技术,部署智慧解决方案和应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好的影响,企业也更好地发展。
新加坡“智慧国”成样板
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设十分成功。据悉,新加坡国土面积小、淡水资源稀缺,城市发展遇到挑战不少,因此较早提出要打造“智慧国”(类似智慧城市)计划。新加坡智慧国运作办主管陈谷炎介绍,通过该计划,一方面居民在从地铁站到电梯再回到家中,可以通过蜂窝网络、公共无线网络和私人无线网络的无缝衔接实现不间断上网。
另一方面,智慧国为新加坡人民提供全方位智慧生活,其背后蕴含三“C”核心理念,即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连接是指提供安全、高速、经济且具有扩展性的通讯基础设施;收集是获取实时数据,并进行保护、管理以及适当分享;理解是指通过对数据分析更好地预测民众需求、提供服务。”陈谷炎表示。
据了解,新加坡智慧国的实施,得到华为的大力支持。华为联合各方打造的创新解决方案能帮助新加坡应对国土面积小等环境限制和挑战,更好地管理城市,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易华仁表示:“我感谢并且认可华为对智慧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从2001年开始,在帮助我们建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方面,华为扮演了领导角色,支持了SMRT和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项目,帮助我们实现政府承诺。”
揭秘华为发力智慧城市的底气
华为服务的智慧城市不仅只有新加坡。目前华为服务于20多个国家60多个智慧城市,已和1100多家业界厂商建立了面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合作关系,建立开放的业务平台和实验室进行联合创新和授权验证,拥有800多家服务/集成合作伙伴和4300多家渠道商,具备成熟的项目运作流程、实施经验和完善的交付体系。
据悉,华为为“智慧城市”提供的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云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即服务(DCaaS);eLTE宽带集群解决方案和eLTE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包括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专业业务;敏捷网络,其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使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接入网络,享受各种智慧业务。
这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被华为应用在不同领域。如在智慧政务方面,为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点需求,华为推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解决方案,包含整体的政务云、网络部署、安全规则、政府协同办公等功能;在智慧园区(企业)方面,华为提供一站式云数据中心、敏捷园区网络、视频监控、云联络中心、融合会议、桌面云解决方案;在智慧教育方面,华为提供四个层面的解决方案:教育云、数字校园、互动教室、电子书包。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在ICT领域的深厚积累,华为在全球打造了多个智慧应用样板。如华为助多特蒙德打造8万人智慧球场,助南十字星大学实现智慧园区,助国家电网建设智慧电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底气的来源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与政府、应用开发商等各方开放合作的意识;二是多年来在ICT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优势,三是具备全球实践经验,通过服务60多个智慧城市积累丰富经验。
我国数字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158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个领域应用,同时启动了100个数字县域建设以及3个智慧城市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