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落幕的台北电脑展COMPUTEX 2015,也许除了IT圈内人士,很少有人关注到。或者即便是IT圈内的媒体,也没有像过去那样乌央乌央过去一大波记者编辑报道的阵仗。
是的,台北电脑展今年给人的印象还是在没落,在没有看点。智东西的整体印象是:整体缺乏亮点,有些小的更新,大厂的展示显得平庸。
比如微软展示的是Windows 10、英特尔玩了好久的RealSense、华硕的重点是手机等;都有展示一些IOT相关的小Demo,门锁、智能家居等;AMD、英伟达甚至没有在大展会场里设置展台;联想、三星则都没有去。虽然在智能硬件馆还有一些小玩意,但仍然撑不起整个COPMUTEX。
在这背后,显示的是传统台湾IT大厂在这一波智能硬件革新中的没落。那么,他们到底为何输在这波智能硬件的浪潮之上呢?
台北电脑展上的智能硬件,玩法和品类都不新
本届台北电脑展专门设了一个智能硬件相关的创新馆,不过智东西考察一番之后,一个整体印象是,智能硬件的玩法和品类都不新,缺少真正有意思、有想法的产品。
比如TP-Link展示的高端智能路由器,虽然也加入了可视化操作系统,但这种想法其实国内的果壳电子很早便已提出并实践。同时,作为一款预计售价高达160美元的产品,其也很难在享受习惯了低价互联网大餐的用户中产生吸引力。
另外,也有厂商打传统投影仪的主意——加上智能化模块,让画面变得可以虚拟互动,有些类似投影仪版的Leap Motion。
这个小玩意点创意是让Google Glass与耳机进行结合,操作起来比较流畅。不过Google Glass已是谷歌宣布失败的项目,同时这一方向在国内市场愿意投钱进去的创业者也很少,更多的是从VR的角度切入。
内置了传感器的智能服装,搭载超薄电池组件,这也是元器件和代工供应为主的台湾IT企业主要想强调的一点。
还有实时监控婴儿呼吸状况的婴儿床垫,通过App进行提醒。
此外,展馆中也不乏各种智能手表、儿童智能表、小型定位对讲器等产品。但从整体来看,在智能硬件方面,大厂商少有作为。展示的这些品类产品严重缺乏独立品牌,无论是从众筹渠道还是从互联网渠道都难被业内广泛认知。
台湾IT厂商的没落也并非毫无先兆
实际上,台湾IT厂商的没落也并非毫无先兆,也许是时势使然,至少可以看到这几方面的原因:
1. PC时代已经过去
在PC当道的过去10年多时间里,台湾IT厂商曾经风光无限,华硕、宏碁一度都是笔记本电脑的金字招牌。但这几年,他们在PC市场表现已经越来越惨淡。
根据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联想、惠普和戴尔雄踞全球PC市场出货量前3位。而华硕和宏碁虽然紧随其后,但二者出货量之和也不及联想一家。此外,来自手机等移动设备对PC市场的侵蚀还在加剧,后者疲软的增长直接影响了台湾IT厂商的前景。
不过,在一些比较知名的台湾IT品牌中,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也关注到了他们的一些尝试,比如HTC的便携运动摄像机Re、华硕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Z Watch及宏碁的无屏投影3D电视,但它们大都是以跟随者形象出现,难有独创爆品。
2. 移动互联网滞后
智能硬件革命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便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公司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波智能硬件浪潮的主力,无论是在美国硅谷,还是在国内的北、上、广、深。
在美国,谷歌收购Nest及Facebook收购Oculus是典型的硅谷造富故事,正是互联网大佬在为智能硬件创新买单。在内地,则是BAT、京东、360、小米在砸巨资推动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创新企业和项目的发展。
但是在宝岛台湾,是缺少这样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互联网公司的。传统台湾IT厂商的优势仍然是在硬件制造和代工生产上,这样的基因注定转身会变得很难。即便基于这样的优势,像华硕推出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其在设计和制造上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传播和影响力上仍然很式微。
3. 资本市场推动乏力
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大背景的问题。在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引起投资热潮之后,国内市场充斥着在等待下一个互联网或科技发展风口的“游资”,这也催生了一大波投资人开始追逐这些智能硬件创新项目。而在台湾市场,投资资本并没有这么活跃。
所以,在国内市场这两年,只要团队和项目想法不离谱,很快就能融到启动资金。更别说像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这种项目,在起步阶段就能直接融到5000万美元,这是很疯狂的。
4. 全民创业氛围缺失
这同样是一个社会大背景问题。这不仅仅是总理喊出了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口号,各种投资机构和创业咖啡馆也顺势林立而起,给整个社会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这让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创业者能够快速地走出第一步,这种氛围也是台湾与内地的差别所在。
更多的是在产业链背后
虽然我们在感叹台湾市场智能硬件创新乏力、大厂商作为少,但在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台湾厂商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富士康,便专研制造着从PC到手机再到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创新智能硬件产品。
时代在变,产品在变,但最底层的代工生产需求是没变的,这也包括一些智能硬件核心元器件、显示器件的台湾供应商们。但问题在于,这些公司更多的是在产业链背后默默付出,这使他们不会成为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发展的主角,也不会分享最大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