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对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网络宽带规划?
可以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按照前端IPC、数字监控服务器平台和客户端划分为三部分:
1、前端带宽:所需宽带进行估算;如一个前端只有一个视频服务器传输一路25帧/秒的DI图像,则所需宽带为1000kbps,30帧/秒的720P图像,则所需宽带为3000kbps, 30帧/秒的1080P图像,则所需宽带为8000kbps。
2、数字监控服务器平台:数字监控服务器平台宽带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前端IPC设备上传的视频流;另一部分为数字监控服务器平台向客户端分发的视频流。局域网运营的数字监控服务器平台宽带规划可以根据数字监控服务器平台的满负荷前端数量50%的视频所需宽带进行同时监看和并发的规模进行规划。
3、客户端:所需宽带由需要监看的视频路数决定。由于每路视频所需宽带可以估算,如一个IPC传输一路25帧/秒得DI图像,则所需宽带约为1000kbps左右如果同时监看的路数为n,则客户端侧的宽带规划如下:n*1000(kbps)。
*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对传输网络性能有哪些要求?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对于IP承载网络端到端通信质量要求如下:
承载协议 | 丢包率上限 | 网络延时上限 |
TCP | 2/100 | 200ms |
UDP | 1/100 | 300ms |
公安部《3111通用技术要求》规定监控中心内部及监控中心间互联的网络性能指标满足通信行业标准YD/T1171-2001中所规定的,对于传输网络的质量(Qos)等级要求如下:
1、 网络时延上限应小于400ms。
2、 时延抖动上限应小于50ms。
3、 丢包率上限应小于1*10-3
* 什么是NAT技术?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功能,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着自定义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NTERNET IP地址)进行通信。
* 为什么视频数据一般都用UDP协议进行传输?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从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看出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而UDP是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两者从传送速度上相比较,UDP的传输速度较TCP更高,更加符合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对于数据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 什么是组播技术?
IP组播(也称多址广播或多播)技术,是一种允许一台或多台主机(组播源)发送单以数据包到多台主机(一次的,同时的)的TCP/IP网络技术。组播作为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是节省网络带宽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网络音频广播的应用中,当需要将一个节点的信号传送到多个节点时,无论是采用重复点对点通信方式,还是采用广播方式,都会严重浪费网络带宽,只有组播才是最好的选择。组播能使一个或多个组播源只把数据包发送给特定的组播组,而只有加入该组播组的主机才能接收到数据包。目前,IP组播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网络音频/视频广播、AOD/VOD、网络视频会议、多媒体远程教育、“push”技术(如股票行情等)和虚拟现实游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