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有了人人参与定位的概念,加上汽车、互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的发展,更是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一系列条件成熟之时,车联网应运而生。
车联网的概念源自物联网,传统的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但随着车联网逐步落地,传统的车联网概念已经不能涵盖车联网的现实内容。未来,车联网将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以网络为载体,在人、车、路之间实现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车联网的发展将为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提供可能性。
车联网的应用目前最为我们熟知的是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相比传统的停车人工路桥收费方式,ETC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的效率。2014年3月,国家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启动了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到2015年年底,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主线收费站ETC的覆盖率将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将达到2000万。
国家政策指引车联网落地
2013年12月国家交通运输部第13次会议通过《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定安装计划,确保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国家要求“两客一危”车辆使用卫星定位装置,意味着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促进车联网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将有利于完善动态交通监管系统,达到智慧交通的目标。随着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应用于“两客一危”的卫星定位装置将逐步渗透到个人汽车上,从而加速整个机动车车联网的融合和连接。
壮大车联网 企业在行动
记者就车联网相关发展现状采访了联创车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罗义斌,他介绍道:“车联网将人、车、路以网为载体结合在一起,让驾驶趋向智能化。当前车联网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以GPS定位服务支撑的车辆救援系统、以安装在汽车上的监控设备为基础的汽车‘黑匣子’监控系统,以及以智能化计算机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无人驾驶汽车。”
“联创从2004年就开始从事车辆救援相关服务,服务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707个城市,共有22000辆专业救援车辆随时待命,确保45分钟内到达现场,十年来已累计为客户提供了147万次道路救援服务,”罗总继续介绍:“道路救援是广义车联网的最早应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得到深化,如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联创推出的车载黑匣子等,都是车联网不断发展的结果。”采访中,罗总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手机APP,这款APP通过车载装置将车况、车辆位置等信息直接展示在手机客户端上,“车主可直接用手机了解车况,方便又实用”。
当前,保险公司、通信运营商、车企等均在部署车联网下的相关产业,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将人、车、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关键还看谁能更好地服务市场,”罗总说道。
此外,车联网的发展也将惠及二手车市场。相比国外成熟的二手车市场,国内二手车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而阻止这一进程加速的则是二手车市场买方与卖方的信息不对称。解决这种不对称的关键点在于数据。罗总告诉记者,随着车联网的不断发展,车辆信息将打破以往的封闭状态,买方能通过数据掌握更多二手车的真实信息,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将不断减少,二手车市场也将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