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在全国低碳日之际,以“低碳发展——有质量的城镇化之路”为主题的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举办。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专业人士,包括城市官员、组织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以及CSST等知名企业代表参加论坛活动,就中国城市建设的智慧、低碳话题进行交流研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论坛上强调,“我们不会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无拘束排放温室气体的传统发展道路,而是要积极探索出一条新的、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CSST与会代表以因地制宜开展智慧低碳城市建设的务实行思赢得了业界高度认可与肯定。
智慧低碳和谐并进
面对城市日益严峻的污染、拥堵等问题,“低碳”已成为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极具现实意义的关键词。有人质疑,“低碳”的代价是否意味着低效益,“智慧”的前提终究还是高耗能。
事实上,根据一些成功经验,选择低碳之路同样可以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甚至超常规发展。这既需要一定的前瞻性,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坚持高端、标准、低碳的增长目标。而“智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荷兰前副首相、阿尔梅勒市市长安玛莉·尤里茨玛女士及CSST中央研究院的代表在发言中都提到,低碳技术的发展、低碳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智能与智慧的支持,只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应对城市发展中“智能与节能”、“智慧与高效”等问题,才可能为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也才能更好地利用低碳技术实现城市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收益的经济环境。
CSST与会代表介绍说,作为智慧低碳城市综合运营商,CSST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经济、生态共存发展模式,独辟蹊径地提出在5-1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并以低碳、生态的理念全过程指导示范区建设,贯穿示范区整个生命周期。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低碳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示范区的方方面面。从示范区及示范区所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出发,着重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环保、消费等6个方面构建完整的低碳体系——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示范区内涵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发展与环保的“鱼和熊掌兼得”,实现智慧低碳和谐并进。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城市发展的未来是智慧低碳,城市发展的明天是和谐高效,而智慧低碳的形态变化万千,和谐高效的表现也丰富多彩。
在本次论坛活动上,荷兰前副首相、阿尔梅勒市市长安玛莉·尤里茨玛女士表示,未来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开放式、灵活的、本地化的做法。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需要千篇一律的高楼、更不需要千篇一律的产业。重复建设只能换来恶性竞争的低能低效,最终形成资源的无形浪费。
如何行之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决策者、建设者需要深切思考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主任蒲宇飞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智慧低碳城市建设的灵魂终究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应该是融自然与区域为一体的建设,而非在自然中、区域中进行的改变性和破坏性建设。城市与自然全面融合、城市与区域和谐发展,对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未来国际大都市和小城镇都至关重要。这些,需要我们对不同城市有一个符合其自身特点、符合其区域特色的发展规划。
CSST与会代表介绍说,作为智慧低碳城市建设领军者,CSST丰富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CSST开创性地提出和推进“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并非常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来开展智慧低碳城市建设。例如已启动合作的“浏阳河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红安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均在一定范围内,量体裁衣地规划设计出一整套符合区域特色的城镇和产业结构,具有产城融合的高效低耗发展模式样本意义。其中,浏阳柏加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因柏加有着独天得厚的生态环境,浏阳河、仙人湖大型天然水库、下沱湖水系水网交织,成片山林,绿意盎然。同时作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核心示范区,柏加镇一直在探索其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CSST结合其现状及特点,规划定位为——“离红尘不远、距自然很近”的“花木世外桃源”。同时在示范区的规划中拥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因地制宜的低碳体系,低碳体系与示范区工业、农业、服务业及整个示范区紧密相连,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示范区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将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提高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劲的后发优势。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转型的主旋律。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与会各界代表纷纷表示,低碳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它已经变成了实际行动,更是全球共同发展的目标。诚如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本届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只要大家携起手来,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态富裕、生活美好的路径,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